<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5-17 15:13 原文鏈接: 脂肪酸的β氧化的三個階段介紹

      (1)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的氧化首先須被活化,在ATP、CoA-SH、Mg2+存在下,由位于內質網及線粒體外膜的脂酰CoA合成酶,催化生成脂酰CoA。活化的脂肪酸不僅為一高能化合物,而且水溶性增強,因此提高了代謝活性。

      (2)脂酰CoA的轉移:是在胞液中進行的,而催化脂肪酸氧化的酶系又存在于線粒體基質內,故活化的脂酰CoA必須先進入線粒體才能氧化,但已知長鏈脂酰輔酶A是不能直接透過線粒體內膜的,因此活化的脂酰CoA要借助肉堿(camitine),即L-3羥-4-三甲基銨丁酸,而被轉運入線粒體內,在線粒體內膜的外側及內側分別有肉堿脂酰轉移酶I和酶Ⅱ,兩者為同工酶。位于內膜外側的酶Ⅰ,促進脂酰CoA轉化為脂酰肉堿,后者可借助線粒體內膜上的轉位酶(或載體),轉運到內膜內側,然后,在酶Ⅱ催化下脂酰肉堿釋放肉堿,后又轉變為脂酰CoA。這樣原本位于胞液的脂酰CoA穿過線粒體內膜進入基質而被氧化分解。一般10個碳原子以下的活化脂肪酸不需經此途徑轉運,而直接通過線粒體內膜進行氧化。

      (3)脂酰CoA的β氧化:脂酰CoA進入線粒體基質后,在脂肪酸β氧化酶系催化下,進行脫氫、加水,再脫氫及硫解4步連續反應,最后使脂酰基斷裂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比原來少了兩個碳原子的脂酰CoA。因反應均在脂酰CoA烴鏈的α,β碳原子間進行,最后β碳被氧化成酰基,故稱為β氧化。

      a 脫氫:脂酰CoA在脂酰基CoA脫氫酶的催化下,其烴鏈的α、β位碳上各脫去一個氫原子,生成α、β烯脂酰CoA(trans-y-enoylCoA),脫下的兩個氫原子由該酶的輔酶FAD接受生成FADH2。后者經電子傳遞鏈傳遞給氧而生成水,同時伴有1.5分子ATP的生成。

      b 加水:α、β烯脂酰CoA在烯酰CoA水合酶的催化下,加水生成β-羥脂酰CoA(βhydroxyacylCoA)。

      c 再脫氫:β-羥脂酰CoA在β-羥脂酰CoA脫氫酶(L-βhydroxyacylCoAdehydrogenase)催化下,脫去β碳上的2個氫原子生成β-酮脂酰CoA,脫下的氫由該酶的輔酶NAD+接受,生成NADH+H+。后者經電子傳遞鏈氧化生成水及2.5分子ATP。

      d 硫解:β-酮脂酰CoA在β-酮脂酰CoA硫解酶(β-ketoacylCoAthiolase)催化下,加一分子CoASH使碳鏈斷裂,產生乙酰CoA和一個比原來少兩個碳原子的脂酰CoA。以上4步反應均可逆行,但全過程趨向分解,尚無明確的調控位點。

      1分子軟脂酸含16個碳原子,靠7次β氧化生成7分子NADH+H+,7分子FADH2,8分子乙酰CoA,共生成:7×1.5+7×2.5+8×10=108分子ATP,而所有脂肪酸活化均需耗去2分子ATP。故1分子軟脂酸徹底氧化凈生成:7×1.5+7×2.5+8×10-2=106分子ATP。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