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6-09 09:34 原文鏈接: 腦卒中多基因遺傳風險評分模型建立

      魯向鋒教授(中)在指導學生進行科研工作。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供圖

      我國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患病人群日益年輕化、70%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殘疾、二次復發率高達40%……腦卒中像一個“惡魔”貪婪地“吮吸”著人類的健康。

      如何及時有效地篩查出腦卒中高危人群,已經成為全社會關心的話題。

      “現有的方法主要基于傳統腦卒中危險因素,無法在危險因素出現之前有效地發現腦卒中高危人群。”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魯向鋒告訴《中國科學報》,腦卒中精準防治亟需更為有效的風險評估模型。

      基于此,魯向鋒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顧東風團隊經過多年研究,建立了中國人首個腦卒中多基因遺傳風險評分模型,并聯合傳統危險因素篩選,有助于腦卒中發病風險精準預測與分層。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神經病學》。

      現有篩選模型有一定滯后性

      腦卒中又被稱為“中風”。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我國腦卒中發病率為246.8/10萬,男性高于女性、農村顯著高于城市。并且,腦卒中的流行呈現地域性,東北地區腦卒中發病率最高,華南地區最低。

      “與西方人群相比,我國人群的腦卒中發病率和出血性腦卒中比例更高。”魯向鋒說。

      一項中國和西方人群腦卒中流行情況的系統綜述證實了魯向鋒這一說法。該綜述顯示,中國人群腦卒中發病率高于西方人群(205~584/10萬與170~335/10萬),中國人群腦出血所占比例也顯著高于西方人群(33%vs12%)。

      此前多項科學研究已指出,早期識別高危人群,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對于腦卒中早期預防至關重要。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現階段,我國主要通過篩查腦卒中傳統危險因素篩選高危人群,例如,高血壓、吸煙、糖尿病、心房顫動、血脂異常、無癥狀頸動脈狹窄等。

      基于這些傳統危險因素,我國科學家根據前瞻性隨訪隊列已建立了腦卒中發病風險評估工具——China-PAR風險預測模型。該模型整合了4項最新的中國人群前瞻性隊列隨訪數據,總樣本超過12萬人,通過輸入包括年齡、收縮壓、總膽固醇、吸煙、糖尿病、腰圍等數據,借助數學模型計算出個體腦卒中10年和終生發病風險。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與美國匯集隊列方程相比,China-PAR模型對中國人群10年腦卒中發病風險的預測更加準確,為我國腦卒中的一級預防提供了實用性評估工具。

      但不足之處是,該模型方法篩選得到的高危人群具有一定滯后性。

      遺傳風險預測可終生不變

      “其實,除了危險因素,腦卒中的發生還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精準描繪個體全生命期健康畫像,進而預測發病軌跡。”魯向鋒認為,整合腦卒中相關遺傳變異構建遺傳風險評分,將有助于開展腦卒中早期風險預測和精準預防。

      而目前國際上開展的腦卒中遺傳風險預測研究相對較少,幾乎現有腦卒中遺傳評分均基于歐洲人群構建,由于不同種族人群環境危險因素和遺傳背景的顯著差異,這些遺傳評分對于中國人群并不適用。

      為此,研究團隊整合了來自東亞人群腦卒中及其主要危險因素的大規模基因組學研究數據,利用500余個遺傳變異構建了腦卒中多基因遺傳風險評分,進而利用4萬名平均隨訪9年的全國自然人群隊列,評價其對腦卒中的預測價值。

      結果顯示,該遺傳風險能夠有效預測腦卒中發病風險,描繪個體的發病風險軌跡。高遺傳風險個體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是低遺傳風險個體的2倍,兩組人群腦卒中終生發病風險(80歲時)分別達到25.2%和13.6%。如果高遺傳風險個體同時伴有腦卒中家族史、高血壓或糖尿病,那么腦卒中終生發病風險分別將達到41.1%、33.2%或42.5%。

      “如果通過控制主要危險因素降低腦卒中發病風險,高遺傳風險個體將受益更大。”魯向鋒舉例說,高遺傳風險同時具有理想的血壓水平(收縮壓<120mmHg和舒張壓<80mmHg)的個體,腦卒中終生發病風險只有14.9%,接近了低遺傳風險個體的水平。

      這就提示腦卒中高危人群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藥物干預可以顯著地降低腦卒中發生風險,甚至抵消先天的遺傳高風險。

      “因此,應及早通過遺傳背景來篩查腦卒中高危個體并給予個體化指導和干預。”顧東風建議,腦卒中高危人群必須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嚴格控制血壓、血脂和血糖水平,至少每年一次體檢,并評估腦卒中風險。

      相比于傳統的臨床危險因素,遺傳評分的潛在優勢在于可在生命早期進行風險評估,并且終生不變。因此,將遺傳評分推廣應用于腦卒中早期發病風險預測,并指導高危人群開展個體化的生活方式或藥物治療干預,對腦卒中一級預防和精準干預具有重要價值。

      期待建立綜合風險預測模型

      任何研究都不會一帆風順。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遇到最大困難是優化腦卒中遺傳評分的預測效果。由于遺傳評分的預測效果高度依賴于與種族相匹配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數據,而目前國內缺乏腦卒中的大型GWAS研究,無法獲得與我國人群最匹配的遺傳變異效應值,最初利用歐美人群GWAS效應值構建的評分對我國人群腦卒中發病風險的預測效果較差。

      “于是,我們通過整合包括日本生物樣本庫等大型腦卒中GWAS數據,從而使評分的預測效果有了一些提升。”論文的作者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教授劉芳超告訴《中國科學報》,為進一步優化腦卒中遺傳評分的預測效果,他們還嘗試了多種統計分析方法包括機器學習等構建了一系列評分,最終確定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整合腦卒中及相關表型遺傳信息構建了一個綜合的遺傳風險評分,該評分與英國生物樣本庫人群構建的包含320萬個遺傳變異的全基因組遺傳風險評分預測效果相當。

      在審稿的過程中,有審稿人提出了“與傳統模型相比,遺傳風險評分的優勢是什么”這一問題。對此,研究人員特意評估了將遺傳評分加入傳統預測模型China-PAR后模型風險預測和分層的改善情況,并證實了遺傳評分的潛在優勢在于可在生命早期進行評估,并且終生不變,特別在腦卒中的早期預防和治療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我們正在推進研發多基因風險評估的試劑盒,希望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個體化防治實踐。我們還將開展基于遺傳特征的心腦血管疾病精準干預研究,評估生活方式、膳食營養干預及降壓、降脂藥物治療干預帶來的健康獲益,形成基于多基因風險和環境因素的心腦血管疾病個體化干預方案,實現精準預防。”魯向鋒說。


    相關文章

    《模型引導的創新藥物劑量探索和優化技術指導原則》發布

    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關于發布《模型引導的創新藥物劑量探索和優化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2024年第53號)。為推動創新藥物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指導我國創新藥物臨床試驗階段劑量探索和優化,藥審中心組織制定了《......

    騰訊大模型上線文生視頻并宣布開源

    據騰訊官微消息,騰訊今日宣布,混元大模型上線并開源文生視頻能力。據介紹,該模型參數量為130億,已經在HuggingFace平臺及Github上發布,包含模型權重、推理代碼、模型算法等完整模型,可供企......

    2024人工智能十大前沿技術趨勢在北京發布

    被稱為是“未來已來”和“無所不能”的人工智能(AI)技術,通過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正影響著人類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其未來發展趨勢廣受關注。2024年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人工智能治理創新為培育科技治理......

    AI新模型快速預測材料光學性質

    未來的中央處理器(藝術圖)。圖片來源:美國趣味工程網站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據美國趣味工程網站近日報道,日本東北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款新人工智能(AI)模型GNNOp......

    華為徐直軍:每個企業都要思考獲取AI能力的方式

    “一段時間以來,各行各業幾乎言必稱大模型,紛紛建設人工智能(AI)算力、訓練大模型,這對于華為這樣的算力提供商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9月19日,在2024年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

    全球首個!多模態地理科學大模型“坤元”在京發布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于9月19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全球首個多模態地理科學大模型“坤元”(SigmaGeography),旨在推動地理學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該大模型是專注于地理科學......

    主權級大模型創新聯合體入駐“中關村壹號”

    近日,“2024中國算力生態研討會暨中關村壹號——主權級大模型創新聯合體入駐啟動儀式主權級大模型生態1.0發布會”在中關村壹號實驗室召開。會議期間,中國智能計算產業聯盟與中關村壹號實驗室達成戰略合作,......

    對情緒可感知度達85%,訊飛推“超擬人交互”

    8月30日,科大訊飛星火極速超擬人交互技術正式上線訊飛星火APP,率先面向全社會開放體驗。根據官方介紹,星火極速超擬人交互在響應和打斷速度、情緒感知情感共鳴、語音可控表達、人設扮演四個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印遇龍:加快推進供體豬、模型豬研究實現“豬盡其用”

    生豬生產在我國畜牧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生豬養殖和豬肉產品消費國,但還不是養豬強國,特別是生豬遺傳育種工作落后于歐美國家,急需在新一代生物育種技術上加大投入,實現“彎道超車”。今天......

    “主權級大模型創新聯合體”在京成立

    近日,由中國智能計算產業聯盟與全國信標委算力標準工作組共同主辦的2024中國算力發展專家研討會在京召開。會上,由中國智能計算產業聯盟與太行山西省實驗室推動發起的“主權級大模型創新聯合體”揭牌成立。據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