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共建的腦疾病臨床研究中心日前在滬成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士陳竺等出席成立儀式。
該中心學術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教授陳竺認為,腦疾病臨床研究中心的成立打破了固有的界限,為國立科研機構和大學之間架起了重要的橋梁。他表示,該中心作為生命科學研究機構和高等醫學院校有機結合的創新實體,一定能為人民健康事業和腦科學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陳竺同時還期望腦疾病臨床研究中心能夠在體制機制方面實現創新,會聚一批復合型的優秀人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科跨越。
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蒲慕明表示:“這是聯合神經所與上海交大醫學院在腦科學與腦疾病方面的基礎和臨床優勢力量,為推動我國腦重大疾病的基礎與臨床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的一個重要舉措。”
雙方將組建目標明確、步驟清晰的聯合攻關團隊,把腦科學研究成果有效地轉化于腦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在腦疾病的早期診斷、早期干預方面產出世界一流的重大成果。
專家高度評價這一中心的創立,認為這是神經所、腦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在結合腦科學基礎前沿研究的國家戰略需求與腦疾病診斷防治的人民健康需求方面的積極探索,同時也是推動同城協同創新機制的積極嘗試,將為實現建成國際一流神經科學機構的目標奠定重要的基礎。
2021年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1.我國科學家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突出進展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科學家認真貫徹落......
導讀臨床指南建立在隨機對照試驗等各種臨床研究獲得的證據之上,是循證醫學進行規范化疾病診治的主要依據,也是規范化管控臨床風險的基本策略。但是,對于要滿足個體多樣化健康需求的精確醫學而言,臨床指南正面臨著......
臨床上,質譜相比生化和免疫方法,更加靈敏、準確度也更高,有替代目前很多生化和免疫檢驗項目的潛力。有些傳統方法學無法檢測出的疾病,用質譜可以解決。更有意思的是,質譜可在單次檢測中同時精準地檢測幾十個甚至......
創刊三十年,由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主辦的英文期刊《細胞研究》(CellResearch)在今年最新期刊引證報告中,影響因子提升至20.507。......
11月7日,由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中華臨床實驗室管理電子雜志編委會主辦,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廣州醫科大學金域檢驗學院聯合承辦第四屆臨床色譜質譜技術發展研討會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今年的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11月06日,丹納赫集團攜旗下四大戰略平臺以及15個子品牌,以“丹心一片,矢志健康”為主題,亮相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此次大會是丹納赫第三年參加這一全球性盛會,作為第三屆......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2020年,共有52位中國科學家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其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位,“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0位,“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
“聚焦服務國家發展需要,強化科技獎勵導向,《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修訂發布適逢其時。”談及新修訂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以下簡稱《條例》),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錢......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試圖用哲學解釋科學,至小即至大,至大即至小。自1978年訪問中國后,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斯蒂文·溫伯格教授再......
10月19日-23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美國科學促進會、中關村生命科學園、TIE國際創新走廊主辦的“科學·亞洲會議——免疫系統的多組學研究方法”在線上召開,吸引了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