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
最常見的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癥和高血壓等可加速腦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腦血栓形成的好發部位為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基底動脈下段、椎動脈上段,椎一基底動脈交界處,大腦中動脈主干,大腦后動脈和大腦前動脈等。其它病因有非特異動脈炎、鉤端螺旋體病、動脈瘤、膠原性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和頭頸部外傷等。
正常的血液在我們體內之河———血管中通暢地流動,運送組織所需的氧及代謝物,維持心、腦、腎等器官的正常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了高血壓、高血脂,當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血液垃圾”過多時,就會瘀積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即形成了醫學上所說的動脈硬化),就像河道發生瘀積一樣,下流就會斷水。使血液不能及時供給,組織缺血、缺氧,引起相關的疾病及癥狀。
當血管部分“堵塞”時,發生在心臟就會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冠心病、心肌梗塞,臨床表現為:心慌、氣短、胸悶、呼吸困難、胸痛;反復出現脈搏不齊、過緩或過速;睡眠時感到憋氣,需高枕時才能感到舒服;胸骨后左肩部疼痛,伴有虛汗;長期發作左肩痛(帶輻射性)。“堵塞”發生在腦部就會引起腦供血不足、腦血栓、腦栓塞,腦出血后遺癥等,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視物不清、眼前發黑;間斷性或持續性的頭痛;神經系統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全身無力,伴隨出汗、低熱;中風偏癱,肢體、面部、口舌麻木(尤其是手指)、吐字不清、流口水、鼻出血;惡心、嘔吐、失眠、嗜睡、急躁、猜疑;情緒反常、幼稚、遲鈍、強哭強笑;早上起床精神不好,夜里不能入睡,失眠、多夢、情緒不穩定,周期性精神異常、整天感到很累、疲乏無力;精神不好、步態不穩;肢體麻木無力、發涼等。當血管完全阻塞,就會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腦梗死,這兩種疾病是致死性的,無癥狀,或有以上癥狀,是來不及搶救的。因此解決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是解決“血管堵塞”,只要清除“血管堵塞”,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心腦血管疾病及其癥狀。這也是許多患者每年兩次輸液來“沖沖血管、擴擴血管”,防止其復發的原因。
前兆表現
步態異常
步履蹣跚,走路腿無力是偏癱的先兆癥狀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態突然變化,并伴肢體麻木無力時,則是發生腦血管堵塞的前兆信號。
哈欠不斷
患缺血性腦血栓病者,80%發病前5~10天會出現哈欠連連的現象。
血壓異常
血壓突然持續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時,是發生腦血管堵塞的前兆;血壓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時,是形成腦血栓的前兆。
突發劇烈頭痛
任何突然發生的劇烈頭痛;伴有抽搐發作;有頭部外傷史;伴有昏迷、嗜睡;頭痛的性質、部位、分布等發生了突然的變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頭痛;疼痛劇烈,可在夜間痛醒。如有上述腦血管堵塞的前兆情況之一,應及早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鼻出血
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種危險信號。數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這種人可能在半年之內會發生腦血管堵塞。
突發眩暈
眩暈是腦血管堵塞的前兆中極為常見的癥狀,可發生在腦血管病前的任何時段,尤以清晨起床時發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勞、洗澡后也易發生。特別是高血壓患者,若1~2天反復出現5次以上眩暈,發生腦出血或腦梗死的危險性增加。
其他癥狀
除上述腦血管堵塞的前兆癥狀外,嗆咳、吞咽困難、突然出現半身麻木、疲倦、嗜睡、耳鳴等也是腦血管堵塞的前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