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0歲,因“體檢發現膀胱內占位性病變1d”入院。
尿常規示:RBC84.00個/μL,WBC87.5個/μL,EC80.7個/μL,LEU+++,潛血:微量;血清HE4、CA-724、SCC、CYFRA、NSE、AFP、CA-125、CA-153、CA-199、CEA、FER無異常。
泌尿系彩超示:右腎囊腫、膀胱內實質占位性病變;泌尿系CTU示:①右腎低密度影,囊腫可能性大;②左腎皮質局限性變薄,考慮節段性梗死可能;③膀胱軟組織密度影,考慮腫瘤性病變可能性大,請結合臨床(圖1);膀胱鏡檢查示:近膀胱頸左側壁靠左輸尿管口處可見一約2.5CM×2.5CM×1CM淡紅色團塊狀腫物,突入膀胱內,表面光滑,邊界尚清晰,廣基、無蒂,未取活檢。
于2015年4月22日行腹腔鏡下膀胱部分切除術+輸尿管膀胱吻合術,大體標本為一約3CM×2CM×1CM質硬灰白色結節團塊,病理診斷為:膀胱平滑肌瘤(圖2)。術后1周患者康復出院。
討論
膀胱平滑肌瘤是膀胱間質來源的良性腫瘤,在膀胱腫瘤中所占比例低于0.5%。膀胱平滑肌瘤的發病女性較男性多見,男女比例約1:3。其臨床表現與腫瘤所在部位及大小有密切關系。膀胱平滑肌瘤可以沒有任何癥狀,根據腫瘤位置也可出現很多癥狀,其中泌尿系梗阻發生率占49%,膀胱刺激癥狀占38%,血尿癥狀占11%,腹痛占13%。一般情況下,膀胱惡性腫瘤的典型臨床表現為間歇性全程無痛血尿。這與膀胱平滑肌瘤的臨床表現還是有所不同的。其次,在影像學上膀胱平滑肌瘤與膀胱惡性腫瘤也有差異。膀胱平滑肌瘤通過CT掃描可見類圓形低密度腫塊,突向腔內,膀胱黏膜光滑。而對于臨床上多見的移行上皮癌則表現為帶蒂或寬基底的腫塊,輪廓不規則。最后,我們可以通過膀胱鏡檢得到更具體直觀的判斷并取活檢。膀胱平滑肌瘤膀胱一般膀胱鏡下所見為突向腔內的黏膜光滑的類圓形團塊,而膀胱惡性腫瘤一般為帶蒂或寬基底的腫塊,表面常有出血壞死灶。
根據腫瘤的大小和位置,膀胱平滑肌瘤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基于膀胱平滑肌瘤僅僅有少數復發,并且尚沒有惡變的報道。筆者認為當平滑肌瘤瘤體較小并未引起任何癥狀時可無需治療,只需定期監測即可,也可采用腫瘤剜除術和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術切除腫瘤。當瘤體較大并引起癥狀時,多采用膀胱部分切除術。本例患者因腫瘤位于左側輸尿管開口附近且尚小,在術前不能完全確定良惡性的情況下,我們采取了腹腔鏡下膀胱部分切除術+輸尿管膀胱再植術。這樣保留了患者膀胱,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較小。
在臨床上應對膀胱平滑肌瘤進行細致的術前診斷,避免出現誤診的情況。同時,術后依然需要積極進行隨訪,對監測疾病轉歸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