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訊》
壁畫和DNA記錄歐洲野牛誕生
一項研究通過對古代DNA和壁畫進行分析,證明大約在12萬年前,已經滅絕的西伯利亞野牛和現代牛的祖先雜交,誕生了現代歐洲野牛。歐洲野牛與北美野牛截然不同,由于缺乏化石記錄,有關它的起源一直模糊不清。盡管如此,本研究顯示,通過壁畫推斷得出的歐洲野牛演化情況與基因證據準確匹配。相關成果10月18日發表于《自然—通訊》。
早期化石記錄已經表明,歐洲存在兩大類型的牛:原牛(現代牛的祖先)和西伯利亞野牛。歐洲野牛似乎在西伯利亞野牛消失之后不久,于1.17萬年前左右突然出現,但是由于缺乏較古老的化石,人們對歐洲野牛的演化歷史一直知之甚少。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Alan Cooper及同事通過分析64頭歐洲野牛的古代基因組,得出了上述新發現。
此外,作者表示,壁畫記錄的牛的外形變化與歐洲野牛的出現相符。1.8萬多年前的壁畫描繪了擁有長角和大體積前軀的生物,形似北美野牛(也被認為源自西伯利亞野牛),而年代更近的壁畫(有1.2萬~1.7萬年的歷史)描繪了犄角較短和背部較小的動物,形似現代歐洲野牛。
《自然—通訊》
早期人類演化或受埃塞俄比亞火山影響
一項研究顯示,早期人類演化可能受到東非大裂谷延線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活動影響。研究表明,32萬年前至17萬年前埃塞俄比亞的火山噴發活動與該區域早期現代人類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重合。成果于10月18日發表于《自然—通訊》。
東非大裂谷是一個活躍的大陸裂谷,非洲緩慢地與之分離。該裂谷有一段貫穿埃塞俄比亞,目前約有1000萬人口居住在這一區域。隨著非洲的分離,地殼隆起、變薄,導致巖漿上涌。之前人們推測在大陸裂谷環境下火山作用會一陣陣地發生,但是沒有得到證明。
William Hutchison及同事研究了Aluto和Corbetti火山,并使用氬同位素和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測定噴發出的巖石的年代,據此重構了埃塞俄比亞境內200公里裂谷帶的噴發歷史。他們結合使用另外兩個裂谷火山的數據,發現了在32萬年前至17萬年前之間,這一裂谷帶的爆發性火山作用尤為強烈,比該裂谷火山作用的平均頻率高5倍。雖然火山中心彼此并不直接相連,但是從地幔到地殼的巖漿移動時間可能延長了,導致火山噴發。
火山作用爆發與20萬年前左右智人在這一區域的出現重合,智人是人類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點。作者提出,火山活動導致最早的人類祖先的居住環境發生劇烈變化。
《自然》
熱帶氣旋關乎湄公河三角洲未來
熱帶氣旋活動可以帶來大量沉積物,有助于保護三角洲不受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因此,熱帶氣旋活動發生變化會給三角洲區域帶來風險。近日《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了25年的湄公河數據,結果顯示上游氣旋活動給湄公河三角洲帶來了大量沉積物。這表明,認識氣旋活動與沉積物運移之間的關系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評估脆弱的沿海地區。
受海平面上升影響,大部分大型三角洲存在“被淹沒”的風險,一部分原因是人類活動(如建造水庫)導致三角洲區的沉積物減少。熱帶氣旋帶來的降雨增加會引發河網地區滑坡,從而增加到達三角洲的沉積物量,以此補充三角洲區在其他方面流失的沉積物。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Stephen Darby及同事的研究表明,就湄公河而言,32%的沉積物輸運和熱帶氣旋帶來的降雨相關。作者表示,在1981—2005年,湄公河三角洲懸浮沉積物供應量一半以上的下降源自熱帶氣旋模式的轉變。此外,氣候模型預測可能影響湄公河流域的熱帶氣旋路徑將發生變化,再結合目前的研究結果觀之,未來湄公河三角洲的穩定性可能面臨危險。
“人體細胞也有生命周期。細胞衰老凋亡后,細胞內的物質會滲透出來。其中,DNA會隨之‘崩裂降解’,進入血液,成為游離DNA。”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張凱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腫瘤細胞的游離......
《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NatureStructural&Molecular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杜雅蕊/徐國良團隊完成的題為Auto-suppres......
科學家一直想知道,西南極冰蓋是否是一顆導致海平面上升的“定時炸彈”。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的研究,來自一只生活在南大洋的小型章魚的DNA新證據表明,西南極冰蓋比之前認為的更接近崩潰。如果人類......
v在現代制造業中,工業機器人因可完成高精度自動化操作而成為關鍵組成部分。納米級的工業機器人作為創新的制造平臺,在處理和生產納米材料方面頗具應用潛力。然而,制造這種納米機器人面臨技術挑戰。此前,科學家提......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本月稍早時間宣布,批準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asgevy上市,用于治療12歲及以上鐮狀細胞貧血病患者。這是FDA批準的首款CRISPR基因編輯療法。而11......
2003年,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完成,至今已有20年。當年的“大工程”花費38億美元,而20年后的今天,基因組測序成本已下跌8個“0”,降至不到100美元。降價讓很多事情成為可能——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
生物體的復雜性是由它們的基因編碼的,但這些基因從何而來?據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報道,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人員解決了圍繞小分子RNA基因(microRNA)起源的懸而未決的問題,并描述了一種創......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DNA納米機器遞送基因編輯系統進行靶向基因治療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ADNAOrigami-BasedGeneEditingSyst......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研究員課題組在利用DNA納米機器遞送基因編輯系統進行靶向基因治療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ADNAOrigami-BasedGeneEditingSystemforEff......
近日,忻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PCR實驗室醫療廢棄物處置規程》。2023年10月13日發布,2023年12月13日開始實施。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PCR實驗室醫療廢物處置的術語和定義、處置程序、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