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由于自由基含未配對的電子,所以極不穩定(特別是羥自由基),因此會從鄰近的分子(包括脂肪、蛋白質、和DNA)上奪取電子,讓自己處于穩定的狀態。這樣一來,鄰近的分子又變成一個新的自由基,然后再去奪取電子…。如此連鎖反應的結果,讓細胞的結構受到破壞,造成細胞功能喪失、基因突變、甚至死亡。
但是少量并且控制得宜的自由基是有用的。例如白血球利用自由基(超級氧,一氧化氮)來殺死外來的微生物,體內一些分解代謝的反應須要自由基來催化,血管的舒張和部分神經、消化系統訊號的傳導要藉助于自由基(一氧化氮),基因經由自由基的刺激而得以產生突變以更適應環境的變化。
危害
(1)削弱細胞的抵抗力,使身體易受細菌和病菌感染;
(2)產生破壞細胞的化學物質,形成致癌物質;
(3)阻礙細胞的正常發展,干擾其復原功能,使細胞更新率低于枯萎率;
(4)破壞體內的遺傳基因(DNA)組織,擾亂細胞的運作及再生功能,造成基因突變,演變成癌癥;
(5)破壞細胞內的線粒體(能量儲存體),造成氧化性疲勞;
(6)破壞細胞膜,干擾細胞的新陳代謝,使細胞膜喪失保護細胞的功能;
(7)侵襲細胞組織及荷爾蒙所必須的氨基酸,干擾體內系統的運作,導致惡性循環,以致產生更多自由基,其連鎖反應可導致自由基危害遍及全身;
(8)破壞蛋白質,破壞體內的酶,導致炎癥和衰老;
(9)破壞脂肪,使脂質過氧化,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10)破壞碳水化合物,使透明質酸降解,導致關節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