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U1-nRNP抗體(U1-nRNP)
為夏普綜合征的特征性的標志。夏普綜合征為多癥狀多表型的混合結締組織病合并有類風濕性關節炎、SLE、系統性硬化癥及多肌炎的臨床特征。抗U1-nRNP抗體也可見于SLE,系統性硬化癥和多肌炎。
⑵ 抗SM抗體(SM)
抗SM抗體對SLE高度特異超過90%,同抗dsDNA抗體一起,都被認為是參與疾病的致病過程。
⑶ 抗SS-A抗體(SS-A)
抗SS-A抗體與各種自身免疫疾病相關。最常見于干燥綜合征,但也可見于SLE及原發性膽汁硬化癥,偶見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及病毒性肝炎。SS-A特別見于新生兒紅斑狼瘡100%。SS-A與Ro-52的相互鑒別在診斷上十分關鍵。
⑷ 抗Ro-52抗體(Ro-52)
抗Ro52抗體不具有疾病特異性,可在肌炎、系統性硬化癥、其他膠原病、新生兒紅斑狼瘡、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及病毒性肝炎中檢出該抗體。
⑸ 抗SS-B抗體(SS-B)
SS-B常見于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及新生兒紅斑狼瘡。 ⑹ 抗Scl-70抗體(Scl-70) Scl-70可見于25%-75%的硬化癥患者,約40%-65%為彌散型皮損,5%-15%為局限型皮損。
⑺ 抗PM-Scl抗體(PM-Scl)
PM-Scl可見于多發性肌炎與系統性硬化癥重疊征,PM-Scl通常識別兩種主要抗原PM-Scl75和PM-Scl100。如果是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癥,抗PM-Scl75陽性率為10%,抗PM-Scl100陽性率為7%。
⑻ 抗Jo-1抗體(Jo-1)
Jo-1見于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陽性率25%-35%,常常與肺間質纖維化或纖維素性肺泡炎相伴發。
⑼ 抗著絲點抗體(CENP B)
CENP B與局限型系統性硬化癥相關,偶見于系統性硬化癥彌散型,亦可見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⑽ 抗PCNA抗體(PCNA)
PCNA常見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PCNA的特異性高達99%,但其敏感性只有3%。
⑾ 抗dsDNA抗體(dsDNA)
dsDNA主要見于SLE,也偶見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極少數情況下出現于健康人群。
⑿ 抗核小體抗體(核小體)
抗核小體抗體見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清中。通過與新型高度提純的核小體反應,SLE的診斷特異性幾乎達到100%。
⒀ 抗組蛋白抗體(組蛋白)
抗組蛋白抗體通常見于藥物誘導的紅斑狼瘡,也可見于非藥物誘導的紅斑狼瘡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⒁ 抗核糖體P蛋白抗體(糖體P蛋白)
糖體P蛋白為SLE特異性自身抗體。SLE患者中的高滴度糖體P蛋白與疾病活動度不相關,但在其它伴發癥狀如精神癥狀的SLE患者中糖體P蛋白檢出率更高一些。
⒂ 抗線粒體抗體-M2(AMA-M2)
AMA-M2是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最為靈敏、特異的診斷標志。自身免疫性肝炎、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癥、干燥綜合征、與PBC重疊征患者中也可檢測到AMA-M2抗體。慢性HCV、系統性紅斑狼瘡可檢測到低濃度AMA-M2抗體。
眾所周知,癌癥很難治療的原因之一是,每個患者的情況都可能大不相同。因此,大多數靶向療法只對一小部分癌癥患者有效。在許多情況下,患者的腫瘤沒有已知的可靶向標志物,這給確定有效的治療方法帶來了難以置信的挑......
根據eLife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對于瘧疾患者來說,自身抗體對未感染的紅細胞的“誤傷”可能導致其出現貧血的癥狀。貧血是瘧疾感染后常見的并發癥,而且有時候是致命的。盡管免疫系統必須消滅感染了瘧原蟲的紅細胞......
近日,一項來自瑞典隆德大學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或許可以幫助預測個體1型糖尿病的發生,研究人員通過測定機體中自身抗體的存在來檢測是否免疫系統開始破壞機體自身的產胰島素細胞,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Dia......
摘要:目的進一步研究β2糖蛋白Ⅰ(β22GPI)、心磷脂(CL)和抗心磷脂抗體(aCL)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β22GPI在aCL致血栓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從人血清中提純β22GPI。方法采用高氯酸沉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