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例摘要
患者,女,80歲,因不慎跌倒致后髖部腫痛畸形、活動受限來我院就醫,診斷為“右股骨頸骨折頭下型、左股骨頸骨折愈合期”。術前檢查:血型O型,Rh(+),HGB 67g/L,WBC 87×109/L,Plt 230×109/L,患者一般情況良好,肝腎功能檢驗正常。擇期行右髖關節人工關節置換術,術前要求備3U的懸浮紅細胞。采集患者當天血標本,隨機抽取庫存10袋懸浮紅細胞作,發現主次側在聚凝胺介質內均有凝集。進一步行鹽水配血法:陰性;直接抗球蛋白試驗:陽性。
2 臨床分析與處理
在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試驗中,出現意外凝集的原因較多,患者血漿中冷凝集素效價增高引起凝集最常見,常導致血型鑒定困難和交叉配血試驗不合[1,2]。因此,在復核血型的同時,如用37℃鹽水洗滌患者紅細胞3次,采用聚凝胺介質配血,將主次管置于37℃溫箱2 min后再觀察,凝集無改變,則可以考慮排除冷凝素原因,需要進一步的直接抗球蛋白試驗,吸收、放散試驗和不規則抗體篩選,查找原因。經過此類處理,我們排除了冷凝集原因,進一步試驗結果:直接抗球蛋白多特異性抗人球2+,單特異性抗IgG 2+,抗C3陰性,鹽水對照陰性。隨后,又按文獻[3]方法篩查不規則抗體:取患者原血清、乙醚放散液和吸收后的自身血清與1—10號譜細胞反應;在抗球蛋白介質中,原血清、放散液與1—10號譜細胞均呈2+反應,吸收后的自身血清與1—10號譜細胞均呈陰性反應。這一結果提示患者存在自身抗體。于是,我們取患者放散后的紅細胞配置成5%的懸液和吸收處理后患者的血清作同型配血,在鹽水、聚凝胺和抗球蛋白介質中均無凝集和溶血現象。將特殊處理配血相合的懸浮紅細胞3U,作為患者手術時備用血,解決了臨床手術備血問題。同時,與主管醫生和患者家屬特別交代:患者存在自身抗體,應盡量避免輸血;輸血可能誘發自身性溶血,存在溶血風險,并建議請科專家會診指導輸血。患者知情后,簽署了輸血同意書。在主刀醫師的努力下,患者術后暫不需要輸血;術后,患者經抗貧血治療,血象逐漸恢復正常。
3 討論
自身抗體的存在可能干擾血型鑒定和造成交叉配血困難[4],使受者難以找到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輸注。本例中的一系列試驗證明,患者體內存在自身抗體并引起交叉配血困難。因此,在日常交叉配血中,為防止自身抗體對同種抗體的干擾和影響,避免輸血誘發的自身免疫性溶血反應,在配血前應考慮到要先去除自身抗體,然后再鑒定同種抗體和血型,采用吸收放散后的患者紅細胞和血清進行同型配血,篩選配合相容的血液。
不規則抗體的產生多見于Rh系統,雖然在正常人群中的檢出率為03%—20%[4],但它是引起遲發性免疫性溶血反應的主要原因。因此不規則抗體篩檢查在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聚凝胺或抗球蛋白交叉配血不合,特別是患者有妊娠史或輸血史,術前備血、輸血前配血同時作不規則抗體篩查很有必要。
不規則抗體、自身溫抗體或混合抗體,都可引起交叉配血試驗中出現意外的凝集。因此在交叉配血遇到異常現象時,我們應拓寬視野,從不同角度思考分析、查找原因,制定相關處理流程,按步驟、分層次地排查,確保輸血安全,如認真做好血型復核、開展吸收、放散試驗、抗球蛋白試驗及微柱凝膠配血等。
伍燕1王嬌華1唐秋萍2(1. 海口市人民醫院 輸血科,海南海口 570311;2. 海南省血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