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身輸血的概況
自身輸血是將病人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份采集后再回輸給自己。當一名受血者以自己獻血者時,他接受的是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份,這是最安全的輸血。
自身輸血早在1886年首次報道,直至1921年才成為臨床上可接受的輸血。到20世紀30年代對選擇性手術的患者,術前1-2周采集自身血液保存于血庫,以備術中或術后需要時用,而且建議在醫院里設立自身血庫。此后一方面由于血液并不緊張,加上采血篩檢技術及血庫保存血液條件的不斷改進,自身輸血又逐漸被人們疏遠。近年來血液來源日趨緊張,有時因血液供應不足而延緩擇期手術。特別是由于異體輸血可引起經血液傳播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等的危險。并對異體輸血可產生的不良反應、并發癥和危險進行了廣泛宣傳教育,故又對自身輸血給予重新評價。由早期的回收式、保存式自身輸血發展到1964年在美國鹽湖城進行了稀釋式自身輸血。1986年以后美國的自身輸血已上升到一個重要位置。
我國1978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麻醉科報告了血液稀釋和自身輸血150例,1979年天津市、上海市血液中心,先后發表了同類報告,1989年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輸血科報告了心血管外科手術血液稀釋與自身輸血100例。我國自身輸血在一些大城市、中心醫院久已開展,取得良好效果。近年來,特別是我國98.10.1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十五條“國家提倡并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自身輸血受到空前重視,許多醫療中心已由血庫工作人員、血液專家、外科醫師、麻醉醫師及醫院領導組成了自身輸血專業組織及輸血科。衛生部于98.7.24在京舉辦全國臨床輸血學習班,自體輸血是作為預防控制經血液傳播疾病,減少輸血不良反應,節約用血廣開血源,貫徹實施獻血法的一項重要措施在學習班上由國內外專家專題介紹的重點學習內容。
當前臨床上經常采用的有保存式自身輸血,稀釋式自身輸血及回收式自身輸血三種,各種自身輸血方式各有其特點,可按病情、技術水平等情況適當選擇。國內外大量臨床實踐證明,自身輸血安全、可靠。
二、自身輸血的優點
1、 沒有疾病傳播的危險(人如肝炎、梅毒、瘧疾、巨細胞病毒和艾滋病等)。
2、 異體血液中的成份,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及各種血漿蛋白抗原等,對受血者均為異體蛋白,能產生同種免疫反應。自身輸血就沒有產生這種免疫反應的危險。
3、 自身輸血能避免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危險。
4、 自身輸血沒有免疫作用而致的溶血、發熱及過敏反應的危險。
5、 通過多次自身采血,刺激骨髓血細胞生成。
6、 對少數罕見血型或配血有困難的患者,自身輸血解決了輸血上的困難。
7、 自身輸血節約了同種血,如果自身血液沒有使用或未用完,自身血又符合血液質量管理標準還可作為額外的同種血液轉讓給其他需要此血的患者。
8、 擴大血源,減少患者經濟開支,提供安全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