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C比較肯定的致病性是它們對腸道表面具有黏附能力。病原菌經口進入小腸,在十二指腸、空腸、回腸上段生長繁殖,緊密黏附于腸上皮細胞表面,或嵌入腸上皮細胞表面的凹陷中,使黏膜呈特征性損傷,局部微絨毛萎縮,腸功能紊亂,甚至導致腸黏膜壞死、潰瘍,出現腹瀉。此外,EPEC尚可產生非洲綠猴細胞毒素(VT),引起腸上皮細胞向腸腔分泌液體。全身臟器均可出現非特異性充血、水腫,以心、肝、腎、中樞神經系統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