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2-28 21:16 原文鏈接: 舌根部異位甲狀腺1例及異位甲狀腺臨床診療思路1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4月徐州市中心醫院口腔科門診接診的1例舌根部異位甲狀腺的病例。患者女性,67歲。主訴:頸前區無痛性包塊8月余,無明顯不適。專科檢查:舌根部可見一較大腫塊,表面光滑,無明顯觸痛,活動度較好,與周圍組織無粘連,無搏動感及血管雜音,可隨吞咽上下移動,伸舌時無明顯移動;胸骨上約兩橫指頸前區可見一長約6.5cm的瘢痕。患者自述20年前有頸部腫塊摘除手術史,但否認術中摘除甲狀腺,否認既往其他病史。

     

    1.2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促甲狀腺激素(TSH)為29.12μIU/mL(正常值:0.35~4.94μIU/L),游離甲狀腺素(FT4)為7.71pmol/L(正常值:9.01~19.05pmol/L)。頸部CT:甲狀軟骨前緣軟組織團塊,舌根部結節,甲狀腺區未見正常甲狀腺顯影(圖1A)。超聲檢查:甲狀腺區未見明顯甲狀腺回聲,頸前部皮下可見一大小約29mm×21mm×26mm的不均質回聲包塊,界清,形態規則,內見多發無回聲區,實性部分可及少許血流信號,頸部未見明顯異常淋巴結聲像。99mTc甲狀腺靜態顯像:甲狀腺術后改變,甲狀腺峽部區見2處放射性濃聚影,邊緣欠規整,位于上緣近舌骨區,考慮甲狀腺來源可能(圖1B)。

     1.png

    1.3確診依據

     

    根據患者胸骨上方約6.5cm的術后瘢痕,頸前區無甲狀腺組織,就診前未用任何甲狀腺激素類藥物,腫物部位、大小,伴隨癥狀,甲狀腺功能及影像學檢查結果,可確診為舌根部異位甲狀腺(迷走甲狀腺)。

     

    1.4治療方法

     

    由于患者無疼痛,無吞咽、呼吸等功能障礙,囑密切隨訪觀察。隨訪8個月后,患者病情穩定,腫物無明顯增大且未發生轉移,囑患者繼續密切隨訪。

     

    2.討論

     

    2.1發生部位與分類

     

    異位甲狀腺是指未位于第2~4氣管軟骨前側的異位組織。異位甲狀腺非常罕見,發生率占總人群的0.3/10萬~1.0/10萬,占所有甲狀腺疾病的0.01%~0.03%。在尸檢中的異位甲狀腺發生率為7%~10%。大多數情況下,異位甲狀腺組織位于中線,90%的異位甲狀腺位于舌根,即舌根部異位甲狀腺。位于中線外側的異位甲狀腺是相對罕見的,可能發生在咽旁間隙、氣管、肺、縱隔、食管、十二指腸、肝臟、膽囊、腎上腺、心臟、頸動脈、頸靜脈、皮膚、腮腺及眼睛,更有很少數發生于生殖器。

     

    還有學者報道異位甲狀腺組織發生在翼腭窩等頭顱部。根據頸部正常位置有無甲狀腺組織可分為副甲狀腺及迷走甲狀腺。頸前正常位置存在甲狀腺,離正常甲狀腺位置有一定距離的甲狀腺組織稱為副甲狀腺;頸前正常位置無甲狀腺,其他部位出現的甲狀腺稱為迷走甲狀腺。

     

    對于異位甲狀腺的來源存在多種說法,絕大多數學者認為,在發育過程中,甲狀腺原基下降不足或下降過度。因此,異位甲狀腺最常發生的部位在從舌根到縱隔的中線區域。但該說法仍有幾種不能解釋的情況:對于遠隔臟器的異位甲狀腺,有學者認為是基因突變的結果;對于氣管內外同時存在的甲狀腺,學者認為是發育時解剖結構分割的結果;少數發生于生殖器的異位甲狀腺被認為是生殖細胞的單性發育;手術導致的甲狀腺移位、種植則與患者本身的生長發育無關。根據本例患者病史及影像學檢查,不排除手術的移位或種植所導致的可能性。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