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采食小檗科植物的花蜜,被觸碰的雄蕊迅速彈起(粉色箭標出)。圖源自黃雙全課題組博士后權秋梅
研究示意圖 圖源自李登飛
10月11日,華中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黃雙全課題組在eLife雜志在線發表研究論文,解析了植物中雄蕊演化出觸敏運動能力的奧秘。研究發現,在小檗屬等植物花中,雄蕊被觸碰后會突然彈動,趕走訪花昆蟲,以此縮短訪花昆蟲采食花蜜和花粉的時間,同時將花粉最大程度地傳播出去。
大多數有花植物是兩性花,雄蕊是花的雄性器官,由花藥和支撐的花絲組成。花藥開裂后,暴露出花粉,花粉被傳粉媒介帶走,傳送到其他個體的柱頭上,從而實現異花傳粉。
自分類學鼻祖林奈在1755年首次描述雄蕊的觸敏運動以來,植物學家就對有花植物中存在花器官運動的現象充滿好奇。達爾文在《植物的運動》一書中,也曾記述植物多種形式的運動行為。其中包括,當訪花昆蟲在小檗屬植物花上吸取花蜜時,口器一旦伸入到蜜腺,觸碰到花絲,整個雄蕊會在1秒之內迅速向花的中心彈起,使得開裂的花藥擊打訪花昆蟲的口器或面部。
“這種雄蕊的快速運動現象出現在10多個科、數千種植物中,但其適應意義是什么?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植物學家。”黃雙全告訴《中國科學報》。
他表示,學界提出了三種可能假說,即雄蕊拍打控制了每只昆蟲移走花粉的數量、篩選有效的傳粉昆蟲、減少訪花昆蟲對花蜜的獲取量。
研究人員以小檗科小檗屬等4種植物為研究對象,在室內、野外兩種環境中,分別放置了正常植物的花和經酒精處理后雄蕊失去運動反應的花。結果發現,食蚜蠅等昆蟲在雄蕊失去運動反應的花中采食時間更長、采食量更大,是在正常雄蕊運動的花中采食時間的3.6倍、采食量的2倍。
而在正常小檗屬等植物的花中,快速彈動的雄蕊驚嚇了訪花昆蟲,使其中斷采食,快速離開。這減少了花粉運輸所需的花蜜,同時減少了花粉損耗;將花供給的食物成本降到最低。
本文的作者之一、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Susanne Renner說:“這與開餐館的情況類似,顧客較多時,餐館里桌子的快速周轉對實現利潤最大化至關重要”。
“標記花粉運動的實驗表明,相較于雄蕊不運動的花,雄蕊運動的花的花粉被傳遞到了更多、更遠的花上,這增加了植物雄性繁殖成功的可能性。”本文的第一作者、華中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李登飛說。
李登飛介紹,“我們還發現,雄蕊快速彈動的適應意義不在于篩選有效的傳粉昆蟲,因為被雄蕊拍打后,所有被觀測的蜂類和蠅類昆蟲都更快離開了花朵。”
瑞士蘇黎世大學教授Bernhard Schmid評價道:“這是一項里程碑式的研究,用可信的實驗證據揭示了植物觸敏雄蕊運動的適應性意義。”
“我們的研究能初步揭開雄蕊觸敏運動之謎,在于找到了控制雄蕊運動的簡單方法,即將小花梗浸入75%的酒精中處理。有了雄蕊不動的花,才得以對這一有趣的花部運動現象進行實驗研究。”黃雙全說。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7554/eLife.81449
由柔軟的肌肉狀執行器驅動的微型飛行機器人。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受昆蟲啟發,成功研制出一款郵票大小的飛行機器人。這款機器人能在空中飛行15分鐘,超過以往所有昆蟲大小飛......
什么?竟然有昆蟲把塑料當作美味!對的,你沒有看錯,科學家發現了很多愛“吃”塑料的昆蟲,并對它們解決白色污染寄予厚望。近日,江蘇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教授孫建中團隊系統綜述了昆蟲及其腸道共生菌在塑料生物......
熱帶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為何如此豐富?長期以來,這個趣味十足的謎題吸引了全世界生態學家和生物學家廣泛關注。圖為中國西南部的哀牢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供圖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獲悉,近日,中國農科院張友軍研究員團隊在Cell旗下國際著名綜合性學術期刊《創新》(TheInnovation,IF=33.2)發表......
蚜蟲 視覺中國資料圖昆蟲是如何感知氣味的?又是如何做出行為反應的?是研究昆蟲化學生態學的重要課題。北京時間2024年6月14日凌晨2時,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
隨著夏季的到來,天氣晴朗的日子漸增。然而,藍天白云下,看似潔凈的空氣中卻隱藏著一位“隱形殺手”——臭氧污染。它不僅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還可能影響昆蟲尋找合適的配偶。近日,一項發表于《自然·通訊》的研究......
昆蟲表皮作為自然界中最復雜的自組裝系統之一,含有數以百計的表皮蛋白,這為篩選具有自組裝潛能的昆蟲表皮蛋白肽(ICP)提供了無限可能。近日,大連理工大學劉田教授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楊青教授、清華大學高華健教......
昆蟲表皮作為自然界中最復雜的自組裝系統之一,含有數以百計的表皮蛋白,這為篩選具有自組裝潛能的昆蟲表皮蛋白肽(ICP)提供了無限可能。近日,大連理工大學劉田教授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楊青教授、清華大學高華健教......
4月21-26日,第九屆國際古昆蟲、節肢動物和琥珀大會在西安舉行,來自20多個國家,近200位古昆蟲、節肢動物和琥珀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此次大會,本次大會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
昆蟲是唯一一類從非四肢部位演化出飛行能力的動物,其翅膀是通過一種獨特的復雜鉸鏈與身體連接的。然而,翅膀鉸鏈的力學機制一直是個謎。《自然》雜志18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團隊結合成像技術、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