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2-20 13:42 原文鏈接: 蘇州率先推出生態補償機制生態保護功臣不吃虧

      “不允許我們開山采石,我們靠什么活?”如果在20年前提出不能辦礦場,蘇州市金庭鎮縹緲村黨總支書記陸新龍可能就是這種反應。這個村也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而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這里既沒有集體資產也沒有引進的工礦企業,年經濟收入不足20萬元。

      然而現在,陸新龍卻笑著告訴記者,最近他們為村里修了一條路,救助了不少戶困難家庭,而且還成立了一家村民股份合作社。而這都是得益于蘇州市2010年開始實施的生態補償機制。

      盤點2011年,蘇州市各級財政共投入約15億元,向全市生態功能區所在生態保護的廣大農民提供了生態補償。兩年來,經過不懈探索,蘇州市推出的生態補償機制已形成體系,覆蓋全市域。

      兩難之中推出“五補”政策

      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蘇州市許多劃定的生態保護敏感地帶,由于無法引進工業等開發項目,經濟發展受到明顯制約。

      當地一些村干部和農民們看到周圍的村鎮得益于工業等項目的開發,已開始“富得流油”,禁不住產生了怨氣:在生態功能區內真是太吃虧,如果動锨又動土,怕破壞了真山真水好風光,不讓動锨又動土,怕得是永遠無法奔小康。

      面對生態功能區的“兩難”困境,怎樣去破解難題,蘇州市在江蘇省率先啟動了生態補償機制,明確了“誰來補、補給誰、補什么、怎么補、補多少”的“五補”政策。

      2010年初,蘇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國率先推出了《關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生態補償不留空白

      記者采訪得知,2011年,蘇州市兩級財政僅用于基本農田的生態補償就達到了10億元;105個生態濕地村、29個水源地村,每村又分別補貼了100萬元及50萬元。這些錢主要下發到村里。

      為了實現生態補償不留空白,蘇州市所轄的市、區全部推出了生態補償機制。在生態補償資金的分配方面,各區確定的分配原則基本一致,水源地、生態濕地、連片水稻田的補償資金由村使用;公益林補償資金原則上由鎮統籌,對生態公益林管護任務重的村,按一定比例補貼給村使用。

      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反哺“三農”

      “基層干部沒有不想干事的,但是,沒錢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陸新龍對生態補償的感觸十分深刻。

      2011年,包括濕地、取水口以及水稻田等的生態補償加在一起,縹緲村一共拿到了88萬元的生態補償金。有了這些資金后,村里拖了很多年的基礎設施建設終于提上了日程。

      蘇州市生態補償資金主要用于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村級公益事業、發展村級經濟、通過安排公益性崗位等對農民間接補貼、通過發放股紅等對農民直接補貼。蘇州市委農辦主任顧杰說,蘇州搞生態補償,為發達地區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的方式,將城市化、工業化成果更多反哺“三農”,找到了新的政策通道。

      生態補償激發了基層保護生態熱情

      記者在采訪時看到,蘇州市沿太湖的96個村,已陸續掛上了“濕地村”牌匾。

      自從蘇州市建立了生態補償機制以來,開始對公益林、濕地、水源地、水稻田進行生態補償,市、區兩級財政各拿出一半,用于補償的資金達4800萬元,對沿太湖、陽澄湖96個濕地村進行補償,主要用于生態保護、低水平農戶補貼和發展村級經濟,受到了沿湖基層干部和農民的一致擁護。

      生態補償機制提高了基層生態保護熱情的同時,有關部門也加強了對濕地生態保護的管理。地處蘇州高新區的東渚鎮長巷村,原來每年的村級收入在40萬元左右,是蘇州高新區沿太湖地區的經濟薄弱村。由于這個村地處太湖金墅取水口一級保護區內,2011年,這個村一次性獲得了100萬元的生態補償資金,一舉摘掉了經濟薄弱村的“窮帽子”。

    相關文章

    發改委振興司組織召開全國生態綜合補償工作現場會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振興司在安徽省黃山市召開全國生態綜合補償工作現場會。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的重要部署,系統總結多年來補償機制建設的成效和經驗,交流探討生態綜合補償工作推動的......

    恢復生態功能守護千年鹽湖

    在盛夏時節走進運城鹽湖,幸運的游客可以看到阡陌縱橫的鹽畦在陽光下七彩斑斕,巨大的鹽湖仿佛一個天然的調色盤。山西省運城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主任孫冬青解釋,得益于2020年退鹽還湖的相關政策,古老的鹽......

    湖北宜昌:生態保護讓珍稀鳥類數量成倍增加

    在遠安沮河濕地公園棲息的中華秋沙鴨舒仁慶攝從湖北省宜昌市林業和園林局獲悉,該局在不久前結束的冬季鳥類調查中,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鳥類3種,分別是中華秋沙鴨、黑鸛、青頭潛鴨,數量共294只,數量同比增長了......

    賽默飛Gibco快速原型生產基地在蘇州開業

    2023年3月16日,蘇州——近日,賦能科技進步的全球領導者賽默飛世爾科技(以下簡稱:賽默飛)揭幕了其位于中國蘇州的Gibco快速原型生產基地。該基地的開幕標志著享譽全球的Gibco生物工藝細胞培養服......

    突發|蘇州一賓館發生火災,28人送醫救治

    從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政府獲悉,16日上午6時07分左右,該區渭塘鎮珍珠湖路1號發生火災。截至記者發稿時,事故已造成6人死亡。另有28人送醫救治,其中2人傷勢較重。據當地通報,上午7時10分火已撲滅,現......

    這一年,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2022年是極為重要的一年,是我國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一年。全國空氣質量指標在歷史性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第一階段過渡值后,空氣質量繼續......

    大熊貓國家公園設立一年來取得階段性進展

    橫跨岷山、秦嶺等山系,海拔高差近6000米,在大熊貓國家公園中,不僅生活著1340只野生大熊貓,還分布有川金絲猴、紅豆杉、珙桐等野生動植物8000余種,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之一。自去年10月正......

    科技部印發方案助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科技部關于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科發社〔2022〕278號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為深入貫徹習......

    科技部印發方案助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科技部關于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科發社〔2022〕278號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為深入貫徹習......

    勇立潮頭,奮楫爭先。第十五屆蘇州血液學峰會圓滿收官

    2022年10月8日-9日,國內外眾多血液學頂級專家齊聚人間天堂姑蘇城,共同參與第十五屆蘇州血液學峰會。悠悠十余載,漫漫征程路,目前蘇州血液學峰會已成為血液學領域的重要學術盛會,也是全國眾多血液學同道......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