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人員5月27日宣布,他們開展的首個干細胞治療中風試驗取得初步成果,部分接受治療的患者病情有所緩解,目前正準備申請二期臨床試驗。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有9名缺血性中風患者參與了此次試驗,他們接受干細胞治療時已患中風半年至5年,而中風超過半年的患者通常被認為很難康復。研究人員在試驗中將神經干細胞注射到患者腦損傷部位,希望這些干細胞能有助于健康組織的形成或啟動人體自我修復機制。
結果顯示,5名60至80歲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持續緩解,其認知、平衡和運動能力有所恢復。此外,這9名患者均未出現細胞及免疫方面的不良反應。
這項小規模臨床試驗的目的主要是評估干細胞療法的安全性,目前看來這一療法未帶來明顯副作用,且超過一半的患者癥狀得到改善。研究人員計劃今年6月向監管部門申請第二期臨床試驗,以確定患者病情的改善是否確實由干細胞療法引發。
這一成果將于28日在倫敦舉行的第22屆歐洲中風會議上公布。
一項小型研究發現,代糖赤蘚糖醇會使血液更容易凝結,這或許解釋了為什么以往的研究將它和心臟病和中風的高風險聯系起來。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診所的StanleyHazen介紹,赤蘚糖醇是一種低濃度存在于蔬果......
記者1月4日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楊治權教授團隊近日開展了全球首例干細胞治療腦梗塞臨床受試者給藥,并完成了21天的觀察,患者身體各項指標正常,于術后3日順利出院。患者腦部大面積......
今年30多歲的小陶長期忙碌工作,雖然自己也會定期參加單位的體檢,但有一天吃烤肉的時候突發口舌面部麻木,行走不穩,咨詢醫生朋友后,迅速前往急診神經內科,專科醫生經過詢問病史和查體、完善相關檢查后,沒想到......
據世界衛生組織稱,自2005年以來,全世界發生中風的幾率增加了50%,而另一份由世界卒中組織發布的報告指出,每年有多達1200萬"新"中風患者。總而言之,這些數據表明,全球大約四分......
腦卒中,民間俗稱叫“中風”,是由腦血管發生病變導致的。有些人認為,發生了腦卒中,應當讓患者多臥床靜養,少活動。殊不知,這種完全靜養可能會影響患者偏癱肢體的功能恢復,甚至出現肌肉萎縮或者關節僵硬。及時的......
中風的診斷可能很棘手,因為患者并不總是表現出典型的癥狀,而且其他疾病也可能模仿它。研究人員利用現有數據開發了一種機器學習模型,可以準確預測中風,并可能使診斷變得更容易。診斷錯誤是一個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針灸研究中心許能貴教授團隊14日介紹,該團隊研究首次證實了電針刺激廉泉穴能有效治療中風后的吞咽障礙。相關研究文章于13日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在......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UMSOM)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薈萃分析發現,一個人早期中風的風險可能與其血型有關。這項8月31日發表于《神經病學》的研究囊括了所有缺血性中風相關的基因研究數據。缺血性中風多見于6......
澳大利亞等多國研究人員參與的一項國際研究表明,低鈉鹽有助于食用者降低中風或心臟病風險。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開放版·心臟》雜志上。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
一項最新的大規模研究發現,經常小憩的人患高血壓和中風風險更高。研究發現,與從不小睡的人相比,白天經常小睡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患高血壓的可能性增加12%,中風的可能性增加24%。臨床心理學家邁克爾·格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