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中農藥殘留的降解技術主要有液化氣殺青、微波殺青、蒸汽殺青處理,這些技術對聯苯菊酷、敵敵畏、噬嗦酮的影響都達到極顯著水平,硫丹的降解效果也達到顯著差異水平。三種殺青方式中以液化殺青處理效果最佳,微波殺青處理的次之,蒸汽殺青處理的相對是最差的。液化氣殺青、微波殺青、蒸汽殺青三種殺青方式處理中以農藥檢測儀器處理后的四種農藥殘留量都偏高的原因可能是蒸汽殺青的溫度在三種殺青方式中是最低的緣故。
而且在80℃與140℃加熱處理中,我們發現了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通過對比得出,當溫度值成等量增加時,雖然農藥降解率并不隨著溫度的變化成等量增加,但是處理的溫度越高農藥降解的量越多,因此140℃加熱1h后農藥降解的效果是最佳的。微波中火加熱不同時間處理對水胺硫磷、硫丹殘留的影響都存在極顯著差異,對滅掃利殘留的影響表現為顯著差異。中火加熱2~4分鐘后水胺硫磷的殘留值低于儀器最低檢測限,硫丹的降解效果達到顯著差異。三個時間段中以微波中火4‘降解的效果最佳。遠紅外加熱不同溫度處理間對硫丹、滅掃利都存在極顯著差異。其中65℃加熱lh與2h、100℃加熱lh之間都存在極顯著差異,但是80℃加熱lh與100℃加熱1h間沒有差異變化。因此以80℃加熱1h與100℃加熱lh的效果較佳。烘箱加熱、微波加熱以及遠紅外加熱三種處理以遠紅外加熱對農藥殘留降解的效果最為理想,其次為微波加熱,以烘箱加熱效果最差。三種不同加熱方式中又以烘箱140℃加熱1h、微波中火加熱遠紅外100℃加熱lh的效果最佳。試驗結果還表明在不影響茶葉品質的情況下,同一種加熱處理適當提高溫度、延長時間都有利于茶葉中農藥殘留的降解。但是要考慮到其茶葉的最佳烘焙溫度,否則茶葉容易產生高火味甚至可能導致茶葉燒焦。所以選擇出一種既能效降解農藥殘留而又不影響其風味的方法是極具意義的。如圖
農藥對茶葉品質的影響農藥對茶葉內含物含量的影響農藥噴施后茶葉中生化成分的改變必然會導致茶葉品質的改變。農藥對茶葉內含物的影響表現在:水浸出物、茶多酚、黃酮類物質、兒茶素、咖啡堿這幾項生化成分對照中的含量都相對比聯苯菊酷、硫丹、敵敵畏、咪嗦酮四種農藥處理的高,并且大部分都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不同農藥處理后各生化成分含量也大都達到極顯著差異或者顯著差異水平,3d采摘的與6d后采摘的存在極顯著差異。以上結果表明了噴施上述四種農藥很可能會使茶葉中生化成分含量的減少,也間接表明了噴施農藥不僅會影響茶葉的質量安全,并且部分農藥還會影響茶葉的品質,因此在茶園管理過程中要盡量少使用農藥。
農藥對茶葉香氣物質的影響噴施農藥后對茶葉中的香氣物質種類及含量有較大影響,橙花叔醇、6一法呢噴施葉面降解劑對農藥的降解也有促進作用,并且碳酸氫鈉和過氧化氫的降解產物對環境的影響也較小。對于聯苯菊醋、硫丹、敵敵畏、噬嗦酮這四種農藥來說,噴施葉面降解劑后鮮葉的農藥殘留量都顯著低于對照。結果表明,三季茶降解劑試驗中以夏茶的農藥殘留量最低,其次是2005年秋茶,2006年秋茶的殘留量次之,這可能與茶樹本身的自然降解有關,其影響因素主要是光質與光強。三季茶中都以敵敵畏降解的速率最快,可能與敵敵畏本身的性質有關。降解劑的試驗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不同的降解劑、不同的噴施時間及采摘時間對茶樹中農藥殘留的影響。結果表明三季茶中碳酸氫鈉與過氧化氫處理對農藥降解的效果與對照相比大部分都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其中又以過氧化氫的降解效果優于碳酸氫鈉。此外,1d后噴施降解劑3d后采摘的茶樣中農藥殘留量顯著高于第3d后噴施降解劑1d后采摘的茶樣中的農藥殘留量。三種加熱處理對三種農藥的降解影響烘箱不同溫度處理后對水胺硫磷、硫丹和滅掃利殘留的影響都達到顯著水平,其中80℃加熱處理與110℃加熱處理對三種農藥殘留的影響達到顯著差異,在茶葉中衣藥殘留動態及降解技術烯的含量有較大輻度的提高。
綜上所述,我們很快的掌握了茶葉中農藥殘留的降解技術,確定了烏龍茶采摘的安全間隔期并探討出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最佳工藝參數。但是同一處理的工藝參數的多因素變化,降解劑對茶葉品質的影響、其他降解劑對農藥殘留降解的影響、農藥噴施后農藥殘留量與茶葉生化成分、香氣物質的影響以及茶葉的感官審評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