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味辛,性溫,無毒。
【歸經】入脾經、胃經。
【功能】燥濕除寒,祛痰截瘧,健脾開胃,利水消腫。
【主治】瘧疾,痰飲痞滿,脘腹冷痛,反胃,嘔吐,瀉痢,食積。
【宜忌】
⒈《本草蒙筌》:大耗元陽,老弱虛羸,切宜戒之。
⒉《本草經疏》:凡瘧不由于瘴氣,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濕熱瘀滯、暑氣外侵而成滯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瀉暴注、口渴,濕熱侵脾因作脹滿或小水不利,咸屬暑氣溫熱,皆不當用。
⒊《本草備要》:忌鐵。
⒋宜:脘腹冷痛、食積不化,或飲食不香、嘔吐反胃者宜食。
⒌忌:氣虛或血虛的體弱者切勿多食,以免耗傷正氣。陰虛火旺者也不可服,防其溫燥傷陰。
【炮制】
⒈制仁:取草果置鍋內,用文火炒至焦黃色并微鼓起,去殼,取仁,用時揭碎。(《藥典85》)
⒉姜制:取凈草果仁,加姜汁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干,用時搗碎,每草果仁100千克,用生姜10千克或干姜3千克。(《藥典85》)
⒊炒制
①取草果除去雜質,用碾串碎篩去土末,簸凈皮取仁。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取出,晾涼,用時搗碎。(《內蒙》)
②取原藥放人鍋內,用武火炒至外表黑褐,發泡,有香氣時取出,放冷,篩去灰屑,用時揭碎。(《云南》)
⒋燙制:先將沙子置鍋內炒松,倒入凈蘋果,用武火炒至焦黃色,鼓起,取出,篩去沙子,稍涼,去殼,用時搗碎。(《陜西》)
⒌鹽制
①取凈草果,揀去雜質,用油砂炒炮,除盡殼皮,將果仁搓散,用鹽水拌勻,文火炒至微香,取出,放涼,篩去灰屑即得。每蘋果100千克,用食鹽2千克。(《湖南》)
②取草果,除去硬殼后,將仁搓散,放入鍋中,用文火加熱,炒香后,噴放鹽水,繼續沙干,取出,晾冷。每草果100千克,用食鹽2千克。(《貴州》)
⒍煨制
①灰煨:取帶殼草果置熱灰中煨香為度,篩去灰土,剝去外殼,取凈仁用。(《集成》)
②面煨:取草果用面做皮包好,置熱灰內煨至皮焦,或煨至皮微焦共有裂紋時,剝去外皮即可。(《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