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敏試驗
用藥敏實驗進行藥物敏感度的測定,以便準確有效的利用藥物進行治療。但由于藥敏試驗要求比較嚴格,條件比較高。目前,臨床微生物實驗室進行藥敏試驗的方法主要有紙片擴散法,稀釋法(包括瓊脂和肉湯稀釋法),抗生素濃度梯度法(E-test法),和自動化儀器等。
一、 紙片擴散法
該法是將含有定量抗菌藥物的濾紙片貼在已接種了測試菌的瓊脂表面上,紙片中的藥物在瓊脂中擴散,隨著擴散距離的增加,抗菌藥物的濃度呈對數減少,從而在紙片的周圍形成濃度梯度。同時,紙片周圍抑菌濃度范圍內的菌株不能生長,而抑菌范圍外的菌株則可以生長,從而在紙片的周圍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不同的抑菌藥物的抑菌圈直徑因受藥物在瓊脂中擴散速度的影響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測試菌對藥物的敏感程度,并與該藥物對測試菌的MIC呈負相關。
二、稀釋法
稀釋法藥敏試驗可用于定量測試抗菌藥物對某一細菌的體外活性,分為瓊脂稀釋法和肉湯稀釋法。實驗時,抗菌藥物的濃度通常經過倍比稀釋,能抑制待測菌肉眼可見生長的最低藥物濃度成為最小抑菌濃度(MIC),一個特定抗菌藥物的測試濃度范圍應該包含能夠檢測細菌的解釋性折點(敏感、中介和耐藥)的濃度,同時也應該包含質控參考菌株的MIC.
三、抗生素濃度梯度法
四、自動化儀器法
實驗步驟
一、實驗材料
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可去生化試劑店購買,做不同細菌的藥敏試驗可選擇不同的培養基,如做大腸桿菌的藥敏試驗可選擇普通營養瓊脂或麥糠凱培養基。做沙門氏菌可選擇血清培養基。
藥敏試紙:購買或自制(詳見實驗準備)
細菌:待做藥敏試驗的細菌
儀器:接種環、酒精燈、打孔器、牛津杯、移液器、滴頭
三、實驗操作方法
藥敏片法
在“超凈臺”中,用經(酒精燈)火焰滅菌的接種環挑取適量細菌培養物,以劃線方式將細菌涂布到平皿培養基上。具體方式;用滅菌接種環取適量細菌分別在平皿邊緣相對四點涂菌,以每點開始劃線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點劃線至平皿的1/2,依次劃線,直至細菌均勻密布于平皿。
將鑷子于酒精燈火焰滅菌后略停,取藥敏片貼到平皿培養基表面。為了使藥敏片與培養基緊密相貼,可用鑷子輕按幾下藥敏片。為了使能準確的觀察結果,要求藥敏片能有規律的分布于平皿培養基上;一般可在平皿中央貼一片,外周可等距離貼若干片(外周一般可貼七片),每種藥敏片的名稱要記住。
將平皿培養基置于37℃溫箱中培養24小時后,觀察效果。
牛津杯法
在“超凈臺”中,用經(酒精燈)火焰滅菌的接種環挑取適量細菌培養物,以劃線方式將細菌涂布到平皿培養基上。具體方式;用滅菌接種環取適量細菌分別在平皿邊緣相對四點涂菌,以每點開始劃線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點劃線至平皿的1/2,依次劃線,直至細菌均勻密布于平皿。(另:可挑取待試細菌于少量生理鹽水中制成細菌混懸液,用滅菌棉拭子將待檢細菌混懸液涂布于平皿培養基表面。要求涂布均勻致密。)
以無菌操作將滅菌的不銹鋼小管(內徑6nm、外徑8nm、高10nm的圓形小管,管的兩端要光滑,也可用玻璃管、瓷管),放置在培養基上,輕輕加壓,使其與培養基接觸無空隙,并在小管處標記各種藥物名稱。每個平板可放4-6支小管。待分鐘后,分別向各小管中滴加一定數量的各種藥液,勿使其外溢。置37℃培養8-18小時,觀察結果。
將平皿培養基置于37℃溫箱中培養24小時后,觀察效果。
打孔法:
該法較簡單,成本低,易操作,比較適用于商品藥物的檢測。
在“超凈臺”中,用經(酒精燈)火焰滅菌的接種環挑取適量細菌培養物,以劃線方式將細菌涂布到平皿培養基上。具體方式;用滅菌接種環取適量細菌分別在平皿邊緣相對四點涂菌,以每點開始劃線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點劃線至平皿的1/2,依次劃線,直至細菌均勻密布于平皿。(另:可挑取待試細菌于少量生理鹽水中制成細菌混懸液,用滅菌棉拭子將待檢細菌混懸液涂布于平皿培養基表面。要求涂布均勻致密。)
以無菌操作將滅菌的不銹鋼小管(外徑為4毫米、孔徑與孔距均為3毫米,管的兩端要光滑,也可用玻璃管、瓷管),放置在培養基上打孔,將孔中的培養基用針頭挑出,并以火焰封底,使培養基能充分的與平皿融合(以防藥液滲漏,影響結果)。
加樣:按不同藥液加樣,樣品加至滿而不溢為止。
將平皿培養基置于37℃溫箱中培養24小時后,觀察效果。
結果觀察
在涂有細菌的瓊脂平板上,抗菌藥物在瓊脂內向四周擴散,其濃度呈梯度遞減,因此在紙片周圍一定距離內的細菌生長受到抑制。過夜培養后形成一個抑菌圈,抑菌圈越大,說明該菌對此藥敏感性越大,反之越小,若無抑菌圈,則說明該菌對此藥具有耐藥性。其直徑大小與藥物濃度、劃線細菌濃度有直接關系。
判定標準
一、藥敏實驗的結果,應按抑菌圈直徑大小作為判定敏感度高低的標準。
具體對于不同的菌株,及不同的抗生素紙片需參照NCCLs的標準或者CLSI標準。
二、藥物敏感實驗判定標準參考表1,多黏菌素抑菌圈;在9毫米以上為高敏,6—9毫米為低敏,無抑菌圈為不敏。
影響藥敏結果的因素
一、培養基:應根據試驗菌的營養需要進行配制。傾注平板時,厚度合適(約5-6mm),不可太薄,一般90mm直徑的培養皿,傾注培養基18-20ml為宜。培養基內應盡量避免有抗菌藥物的拮抗物質,如鈣、鎂離子能減低氨基糖苷類的抗菌活性,胸腺嘧啶核苷和對氨苯甲酸(PABA)能拮抗磺胺藥和TMP的活性。
二、細菌接種量:細菌接種量應恒定,如太多,抑菌圈變小,能產酶的菌株更可破壞藥物的抗菌活性。
三、藥物濃度:藥物的濃度和總量直接影響抑菌試驗的結果,需精確配制。商品藥應嚴格按照其推薦治療量配制。
四、培養時間:一般培養溫度和時間為37℃ 8-18小時,有些抗菌藥擴散慢如多粘菌素,可將已放好抗菌藥的平板培養基,先置4℃冰箱內2~4小時,使抗菌藥預擴散,然后再放37℃溫箱中培養,可以推遲細菌的生長,而得到較大的抑菌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