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分別給予維生素D及衍生物、降鈣素、磷酸鹽等。部分患者因遺傳因素所致的佝僂病和骨質軟化癥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對于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和骨軟化癥,通常小量到中等劑量的維生素D治療就可以治愈。除病因治療外,主要是補充維生素和鈣劑。
維生素D目前常用的維生素D制劑有魚肝油、濃縮魚肝油、維生素D2和D3及一些維生素D活性代謝物和維生素D衍生物,如25-(OH)D3、1α-(OH)D3、1,25-(0H)2D3、雙氫速(DHT)。一般用母體維生素D制劑,即維生素D2或D3就足以有效,二者療效相同。輕癥可用魚肝油或濃縮魚肝油,較重的病人需直接肌注維生素D2或D3。除非病人有嚴重佝僂病和骨質軟化癥或伴有嚴重低血鈣,用活性維生素D約可較母體維生素D提前一個月見效。但雙氫速甾醇治療本病療效較差,該藥有類似PTH。作用,治療甲旁低療效更優。
(1)維生素D代謝缺陷肝臟25-(OH)D3生成減少:這一類佝僂病和骨軟化癥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另外每天給中等劑量的維生素D或口服25-(OH)D3就可治愈。但在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病人,顯示有慢性維生素D耗盡,短期的維生素D無效,而需要較長時間的維生素D治療。肝病患者用25-(OH)D3治療更優,因它不用在肝臟羥化,易溶于水可更好地被吸收,較維生素D2或D3吸收時依賴膽鹽更少。劑量:輕度者可從50μg/d開始,嚴重者1130~200μg/d口服,最高可用到300μg/d。預防每天口服20μg。早產兒維生素D需求比足月嬰兒增加3~6倍,故治療的維生素D劑量比推薦給正常兒童的劑量要大,每天4000U。
(2)遺傳性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用一般劑量的維生素D和25-(0H)D3治療無效,只有給大劑量維生素D(即一般治療量的數倍到數十倍)癥狀才能減輕,而給生理劑量的阿法骨化醇,比母體維生素D劑量小100倍即可有效。但需終身用藥,一旦中斷服用,表現可再次出現,故稱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疾病活動期需給母體維生素D4萬~8萬U/d或25-(0H)D375~150μg/d,維持量維生素D20萬U/周或25-(OH)D350~70μg/d。如用1,25-(0H)2D3可給1.5~2.5μg/d,維持量0.75~1μg/d,也可用lα-(OH)D32~4μg/d。
(3)慢性腎臟疾患所致佝僂病和骨質軟化癥(腎性骨病):處理時首先要積極治療原發病,糾正代謝性酸中毒。腎功能不全者應早期給予磷結合劑氫氧化鋁凝膠,抑制高血磷,可預防和延緩腎性骨病的發生,也可使軟組織鈣化減少。給予普通的維生素D制劑療效不好,應優選阿法骨化醇0.25~2μg/d,也可用1α-(OH)D31~3μg/d,無條件時,給普通維生素D,則需大劑量使用。
(4)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及假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如用母體維生素D,需大劑量,1萬~40萬U/d不等,應定期復查血、尿鈣。注意常有血鈣未完全達到正常就可出現高尿鈣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減量,以防過高的尿鈣導致泌尿系統結石和腎鈣化,噻嗪類衍生物可減少尿鈣丟失。雙氫速甾醇(DHT)因有類似PTH作用,用于本病治療療效明顯,其油劑(又稱ATl0)每天1~3ml,好轉后改為0.5~1ml/d維持。也可用1α-(0H)D32~4μg/d,或1,25-(OH)2D30.5~2.5μg/d,在服用上述維生素D制劑的同時需補充鈣劑,并注意降低血磷,可用氫氧化鋁凝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