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是指通過實驗室研究和動物體外系統對治療藥物的安全性進行評估,是新藥進入最終臨床試驗和最終的批準前的必要程序和重要步驟。這一過程包括一系列實驗研究,旨在全面考察候選藥物的潛在風險,防止藥物安全性問題而導致藥物研發失敗。這些研究通常在新藥申請時進行,以確保其能夠在人體臨床試驗中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義。
各個國家相關監管機構對于藥物安全性研究高度重視,具有GLP資質的研究機構進行的藥物安全性評價研究結果才可以被接受和認可,從而最大程度保障藥品安全性評價實驗記錄可溯性和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因此,安全性評價是非臨床研究中行業準入門檻最高的業務領域。
本期我們一起關注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的熱點話題!
Q1
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的研究包括哪些內容,其研究目的是什么?
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試驗:安全藥理學試驗、單次給藥和重復給藥毒性試驗、生殖毒性試驗、遺傳毒性試驗、致癌試驗、局部毒性試驗、依賴性試驗以及和免疫毒性研究、毒代動力學試驗等,另外根據具體藥物確定是否需要開展聯合用藥或其代謝產物的非臨床安全性研究。目的是闡明與靶器官、劑量依賴性、暴露關系以及潛在可逆性有關的毒性反應特征,估算人體臨床試驗的安全起始劑量和劑量范圍(例如NOAEL值和LOAEL值),確定潛在不良反應的臨床監測指標。
Q2
藥物局部毒性試驗包括哪些內容,對劑量設計的關注點有哪些?
藥物局部毒性試驗(又稱為藥物特殊安全性試驗)是指藥物制劑經皮膚、粘膜、腔道、血管等非口服途徑給藥,對用藥局部產生的毒性和/或對全身產生的毒性,為臨床前安全性評價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刺激性、過敏性和溶血性研究。其中刺激性試驗對給藥劑量的要求是至少要包含臨床使用最高給藥濃度,過敏性試驗對給藥劑量的要求是包含臨床使用最高濃度或劑量,溶血性試驗包括體內和體外試驗,體內試驗一般結合到重復給藥毒性試驗中進行,體外溶血性試驗一般使用臨床注射給藥制劑濃度進行試驗即可。
Q3
仿制藥非臨床安全性評價資料CDE審查重點有哪些?
仿制藥非臨床安全性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藥物的刺激性、過敏性和溶血性研究,刺激性試驗CDE專家重點關注動物給藥濃度是否包含臨床使用最高濃度,需同時參考參比制劑和國內已上市同類藥品的臨床使用濃度,例如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參比制劑臨床使用濃度為2mg/ml,而國內某藥企產品使用濃度為5mg/ml,那么動物給藥就要按5mg/ml進行設計,過敏性試驗專家重點關注給藥劑量是否達到臨床等效劑量,但有些藥物動物耐受性較差,無法達到等效劑量,例如豚鼠對抗生素類產品的不耐受,此類藥物則需要進行完整的預試驗探索出動物可耐受的安全劑量進行試驗,溶血性試驗需重點關注有顏色注射液和可與紅細胞發生反應注射液的結果判斷,需要通過分光光度法進行確認。
Q4
斯坦德科創藥物安全評價中心(GLP)助力藥品更快更安全的上市!
斯坦德科創安評中心于2023年01月通過了CDE專家組的現場審評,并順利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簽發的藥物GLP認證批件,現階段可開展的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內容包括局部毒性試驗和遺傳毒性試驗兩個大項。其中局部毒性試驗主要包括藥物刺激性、過敏性、溶血性試驗等項目,遺傳毒性試驗包括AMES試驗、染色體畸變試驗、微核試驗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