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培、呂薇、薛瀾的闡釋
8月8日,國務院發布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發展規劃》。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德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部部長呂薇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作為《“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制定工作的參與者,對“規劃”從不同視角給予了解讀。
劉德培:《“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具有三個特征。第一,頂層設計。“規劃”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家十三五科技規劃》的部署要求,在國家科教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了編制工作。第二,有序推進。從前期規劃的實施評估到面向2030重大任務的論證,再到規劃的框架形成、草案形成,直到最后形成規劃,一步一步推進。“規劃”體現了創新驅動和需求驅動的緊密結合,并特別強調了供給側改革,進一步確立了邁向創新型國家,建設科技強國的整體思路。
第三,《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充分體現了十八屆五中全會的5大發展理念。“規劃”共8篇27章,全面貫徹了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五大發展理念,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規劃”的落實,這意味著將來將舉全國之力落實《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
為了完成這項任務,上百家機構的千余名專家參與了“規劃”編制工作,可謂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規劃”得以完成,最根本的保障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是做好《“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的根本保障。
呂薇:“規劃”有幾個亮點。
首先,以前科技部主持的規劃大部分叫“科技規劃”,這次的科技創新規劃,體現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科技與創新的結合,突出整個創新鏈條全過程的相互銜接,即從研究、開發到產業化,再到市場。正因“規劃”體現了創新鏈條的銜接,從而突出了整體的協調性和系統性,以及國家戰略布局,并把握產業發展趨勢,體現了經濟發展的前瞻性。同時,在政策措施上,體現了改革的針對性。把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趨勢結合,既有整體性,又有針對性。針對創新鏈條各個環節和問題,進行改革,出臺相關措施和政策。
其次,在政策上,“規劃”體現了協調性和統籌性。科技創新,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再到成果轉化,進而進行產業化和市場開拓。“規劃”中的創新不僅僅是科技的概念,更重要的是經濟概念。研究開發只是創新的一個環節,“規劃”中的創新政策,因而不僅僅是科技政策,還包括經濟政策、財稅政策、貿易政策、金融政策、知識產權和標準制定等一系列政策。實際上,“規劃”是一個政策包。如果政策之間沒有協調性,會導致政策之間產生矛盾或效益的互相抵消。此外,“規劃”還體現了法制保障,在改革體系上很完整,強化了法制建設。
第三,突出了區域創新特點。中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各區域發展階段不一樣。創新要素和能力,必須因地制宜,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當今社會創新全球化,哪里環境好,創新要素就流向哪里。因此,各地都在積極營造創新環境,形成各具特色的創新體系。北京、上海、長三角、珠三角各自形成了特色。在這種情況下,“規劃”特別強調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創新環境等等。
薛瀾:制定“規劃”的前提條件是必須了解中國科技創新究竟處于何種狀態?
自《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實施以來,中國科技實力大大增強。中國基礎研究發展與前些年比,已不可同日而語。但實際上,中國的發展在不同領域情況不同。有些領域處于領跑,另一些領域并行,還有些領域相對落后需要追趕。此其一。
世界科技創新出現了新的態勢,帶來了很多新的創新模式和現象。傳統意義的科技創新,尤其制造業,遵循先做研究,然后小試、中式,再產業化規律。當今社會,在一些重大領域,國家的作用非常重要,國家的組織發揮重要作用,所謂使命驅動型。與此同時,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技術,創新點卻不在科技本身的突破,很多是商業模式的變化,如阿里巴巴等。因此,現代創新形式十分豐富,也面臨新的態勢。
就國際環境而言,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科技的競爭。在以往科技革命浪潮中,因各種原因中國沒有趕上,當今中國,遇到新的歷史機會,且這個機會不可錯過,歷史也不允許再次錯過。此其二。
中國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不論供給側改革,還是產業結構調整,國家對科技創新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此其三。
“規劃”內容非常全面,并針對創新模式,提出了新的具體要求。
從政策措施看,“規劃”提出,需要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在公共領域,原創性領域加大力度給與支持;另一方面,在市場不完善的方面,加強政策引導,推動企業向創新型產業發展。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這一重要要求,為新時代新征程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力軍作用指明了方向。企業是科技創新的“出題人”“閱......
關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4763號(資源環境類365號)提案答復的函國科提案社〔2022〕第19號陳利頂委員:您提出的《關于加強風光資源開發空間及碳中和潛力研究,持續推進清潔資源開發的......
6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網站發布消息顯示,6月26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認真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
關于發布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滬科指南〔2024〕4號各有關單位: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特......
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正加速落地。近期,中國人民銀行與科技部依托“創新積分制”評價,遴選了首批近7000家符合條件的企業,向21家全國性銀行推送。各銀行快速響應,迅速行動,首筆科技創新貸款近日已發放......
周濟,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發明了高性能低溫燒結陶瓷電磁介質材料,解決了無源電子元器件片式化和集成的關鍵技術難題,推動了我國片式電感器和無源集成產業的形成和......
近日,大連海事大學召開交通強國科技創新學術會議,來自11所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高校的代表開展經驗交流,分享各自在加快推進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中的探索與實踐。多名院士圍繞相關主題,結合自身研究領域與工程實踐......
深圳首筆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落地,該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深圳市銥硙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銥硙醫療)獲得500萬元貸款。為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決策部署,......
6月11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10家中試平臺揭牌。這些中試平臺立足深港,面向國際,旨在通過中試帶動一批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成果落地,為大灣區建設持續產生高質量的科技創新供給。去年,國務院《河......
云南省科技廳關于2024年度云南省林草科技創新聯合專項擬立項項目的公示根據《云南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云科規〔2022〕5號)等規定,經省科技廳廳務會審議通過,現將擬立項的2024年度云南省林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