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是一群革蘭氏陽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狀,故名。多數為非致病菌,少數可導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化膿性球菌,是醫院交叉感染的重要來源。
一、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染色
球形或稍呈橢園形,直徑1.0um左右,排列成葡萄狀。葡萄球菌無鞭毛,不能運動。無芽胞,除少數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莢膜。易被常用的堿性染料著色,革蘭氏染色為陽性。其衰老、死亡或被白細胞吞噬后,以及耐藥的某些菌株可被染成革蘭氏陰性。
(二)培養特性
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在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養基中生長更佳,需氧或兼性厭氧,少數專性厭氧。28-38℃均能生長,致病菌最適溫度為37℃,PH為4.5-9.8,最適為7.4。在肉湯培養基中24小時后呈均勻混濁生長,在瓊脂平板上形成圓形凸起,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不透時的菌落。不同種的菌標產生不同的色素,如金黃色、白色、檸檬色。色素為脂溶性。葡萄球菌在血瓊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較大,有的菌株菌落周圍形成明顯的全透明溶血環(β溶血),也有不發生溶血者。凡溶血性菌株大多具有致病性。
(三)生化反應
多數葡萄球菌能分解葡萄糖、麥芽糖和蔗糖,產酸不產生氣。致病性菌株能分解甘露醇。
(四)分類與分型
根據生化反應和產生色素不同,可分為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 epidermidis)和腐生葡萄球菌(Staph.saparophytics)三種。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多為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偶爾致病,腐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60%-70%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被相應噬菌體裂解,表皮葡萄球菌不敏感。用噬菌體可將金葡萄菌分為4群23個型。腸毒素型食物中毒由Ⅲ和Ⅳ群金葡萄菌引起,Ⅱ群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速度比Ⅰ和Ⅳ群緩慢很多。造成醫院感染嚴重流行的是Ⅰ群中的52、52A、80和81型菌株。引起皰疹性和剝脫性皮炎的菌株經常是Ⅱ群71型。
(五)抗原結構
葡萄球菌抗原構造復雜,已發現的在30種以上,其化學組成及生物學活性了解的僅少數幾種。
1.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存在于菌細胞壁的一種表面蛋白,位于菌體表面,與胞壁的粘肽相結合。它與人及多種哺乳動物血清中的lgG的Fc 段結合,因而可用含SPA的葡萄球菌作為載體,結合特異性抗體,進行協同凝集試驗。A蛋白有抗吞噬作用,還有激活補體替代途等活性。SPA是一種單鏈多肽,與細胞壁肽聚糖呈共價結合,是完全抗原,具屬特異性。所有來自人類的菌株均有此抗原,動物源株則少見。
2.多糖抗原具有群特異性,存在于細胞壁,借此可以分群,A群多糖抗原體化學組成為磷壁酸中的N-乙酰葡胺核糖醇殘基。B群化學組成是磷壁酸中的N-乙酰區糖胺甘油殘基。
3.莢膜抗原幾乎所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的表面有莢膜多糖抗原的存在。表皮葡萄球菌僅個別是菌株有此抗原。
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一)致病物質
金葡菌產生多種毒素與酶
1.血漿凝固酶(Coagulase)是能使含有枸椽酸鈉或肝素抗凝劑的人或兔血漿發生凝固的酶類物質,致病菌株多能產生,常作為鑒別葡萄球菌有無致病性的重要標志。
凝固酶有兩種:一種是分泌至菌體外的,稱為游離凝固酶(Free coagulase)為蛋白質。作用類似凝血酶原物質,可被人或兔血漿中的協同因子(Cofactor)激活變成凝血酶樣物質后,使液態的纖維蛋白原變成固態的纖維蛋白,從而使血漿凝固。另一種凝固酶結合于菌體表面并不釋放,稱為結合凝固酶(Bound coagulase)或凝聚因子(Chumping factor),在該菌株的表面起纖維蛋白原的特異受體作用,細菌混懸于人或兔血漿中時,纖維蛋白原與菌體受體交聯而使細菌凝聚。游離凝固酶采用試管法檢測,結合凝固酶則以玻片法測試。凝固酶耐熱,粗制品100℃30分鐘或高壓滅菌后仍保持部分活性,但易被蛋白分解酶破壞。
凝固酶和葡萄球菌的毒力關系密切。凝固酶陽性菌株進入機體后,使血液或血漿中的纖維蛋白沉積于菌體表面,阻礙體內吞噬細胞的吞噬,即使被吞噬后,也不易被殺死。同時,凝固酶集聚在菌體四周,亦能保護病菌不受血清中殺菌物質的作用。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易于局限化和形成血栓,與凝固酶的生成有關。
凝固酶具有免疫原性,刺激機體產生的抗體對凝固酶陽性的細菌感染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慢性感染患者血清可有凝固酶抗體的存在。
2.葡萄球菌溶血素(Staphyolysin)多數致病性葡萄球菌產生溶血等。按抗原性不同,至少有α、β、γ、δ、ε五種,對人類在致病作用的主要是α溶血素。它是一種“攻擊因子”,化學成分為蛋白質,分子量約為30,000,不耐熱,65℃30分鐘即可破壞。如將α-溶血素注入動物皮內,能引起皮膚壞死,如靜脈注射,則導致動物迅速死亡。α溶血素還能使小血管收縮,導致局部缺血和壞死,并能引起平滑肌痙攣。α溶血素是一種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經甲醛處理可制成類毒素。
3.殺白細胞素(Leukocidin)含F和S兩種蛋白質,能殺死人和兔的多形核粒細胞和巨噬細胞。此毒素有抗原性,不耐熱,產生的抗體能阻止葡萄球菌感染的復發。
4.腸毒素(Enterotoxin)從臨床分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約1/3產生腸毒素,按抗原性和等電點等不同,葡萄球菌腸毒素分A、B、C1、C2、C3、D、E和F八個血清型,細菌能產生一型或兩型以上的腸毒素,腸毒素是單一的多肽鏈,含有較多的賴氨酸、酷氨酸、天門冬氨酸和谷氨酸。腸毒素可引起急性胃腸炎即食物中毒。與產毒菌株污染了牛奶、肉類、魚是蝦、蛋類等食品有關,在20℃以上經8~10小時即可產生大量的腸毒素。腸毒素是一種可溶性蛋白質,耐熱,經100℃煮沸30分鐘不被破壞,也不受胰蛋白酶的影響,故誤食污染腸毒素的食物后,在腸道作用于內脂神經受體,傳入中樞,刺激嘔吐中樞,引起嘔吐,并產生急性胃腸炎癥狀。發病急,病程短,恢復快。一般潛伏期為1~6小時,出現頭暈、嘔吐、腹瀉,發病1~2日可自行恢復,預后良好。
5.表皮溶解毒素(Epidermolytic toxin)也稱表皮剝脫毒素(Exfoliatin)引起人類或新生小鼠的表皮剝脫性病變。主要發生于新生兒和嬰幼兒,引導起燙傷樣皮膚綜合征。主要由噬菌體Ⅱ型金葡萄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分子量24,000,具有抗原性,可被甲醛脫毒成類毒素。
6.毒性體克綜合重量毒素Ⅰ(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1,TTST1)系噬菌體Ⅰ群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可引起發熱,增加對內毒素的敏感性。增強毛細血管通透性,引起必血管紊亂而導致休克。
7.其他 葡萄球菌尚可產生葡激酶(Staphylokinase),亦稱葡萄球菌溶纖維蛋白酶(Staphylococcal fibrinolysin),產生耐熱核酸酶(Heat-stable nuclease),透明質酸酶(Hyaluronidase),脂酶(Lipase)等。
北京市藥檢院于2024年6月參加了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組織的NIFDC-PT-502《化妝品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能力驗證項目。近日,收到結果通知單,藥檢院在此次能力驗證項目中獲滿意結果。金黃色葡萄......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賴仞團隊研究獲得了直徑約3納米的多肽修飾的金納米顆粒(Au_CR),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現出特異的抑菌作用,主要通過作用于細菌的細胞膜殺死細菌。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納米......
德國圖賓根大學研究人員從人類鼻子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生素物質,可用來對抗病原體。這種名為epifadin的分子是由表皮葡萄球菌的特定菌株產生的。他們將epifadin歸為一類前所未知的新型抗菌化合物,它......
如果您曾經有過傷口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在這過程中出現的常見細菌。在大多數情況下,感染會自行消失,無需任何治療。但是,如果感染嚴重,則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來根除細菌。事實上,我們中的許多人不知不覺地......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類重要機會性致病細菌,由甲氧西林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引發的感染正嚴重威脅公共健康安全。萬古霉素被認為是臨床上治療嚴重MRSA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線,其中度耐藥性菌(VISA)......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技術來測量抗生素組合使用的長期影響。這些抗生素組合引起了科學界和醫學界的極大興趣,因為使用單一的抗生素往往導致細菌對這類藥物的抗藥性迅速產生......
2021年6月10日,中山大學梁影劍(音譯,LiangYingjian)等人在InfectionandDrugResistance在線發表題為“TrendinAntimicrobialResistan......
一個研究小組發現,銀基抗菌劑可以通過破壞關鍵蛋白質的功能來靶向多種生物途徑,從而有效地對抗耐抗生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并且可以進一步利用銀基抗菌劑來提高傳統抗生素的療效,以及使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重新敏......
近年來,由多重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院內感染已對全人類的健康構成極大威脅。全球每年有近100萬人死于無法用傳統抗生素治療的細菌感染,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造成的死亡病例遠超過由艾滋病和肺結......
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種存在于人類皮膚和鼻腔中的無害微生物。然而,該物種的某些菌株會引起人工關節、心臟瓣膜和血液中的感染,而這些都是很難治療的。這些細菌通常對常用的抗生素甲氧西林具有耐藥性,是醫院里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