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4-10 19:25 原文鏈接: 藻類植物的采集和培養實驗_藻類植物采集方法

    實驗材料

    藻類植物

    儀器、耗材

    工具袋25 號浮游生物網塑料瓶(或試劑瓶) (100mL)廣口瓶 (250mL500mL)大鑷子采集刀吸管鉛筆標簽紙紙袋(或信封)等

    實驗步驟


    1 淡水藻類的采集方法


    (1) 浮游藻類


    在較大較深水面,可用浮游生物網在水中作"∞"字形來回慢慢拖動采集。采集后將網垂直提出水面,打開網底的閥門,將采集到的標本注入標本瓶(或廣口瓶)中。同時做好采集記錄、編號,并在瓶上貼上標簽,或用鉛筆在紙條上寫上編號,放入瓶中。在較淺較小水體中,可直接用廣口瓶灌注或用吸管吸取后再移入瓶中。


    (2) 固著藻類


    以固著器或假根固著于巖石、本生植物或其他基質上的藻類(如剛毛深、絲藻)等,采集時可直接用手或鑷子采下。如果不能保證標本的完整,則須用采集刀刮取或連基物一起采下。


    (3)氣生藻類


    對生活于潮濕的地面上、墻角、樹皮上及花盆壁上的藻類可自接用采集刀刮下放入紙袋中。


    2 常見淡水藻類的野外識別觀察


    在野外采集藻類時,要先對所采的藻類有一個總體認識。藻類植物的粗略觀察歸類,一要看藻體的顏色,二要熟悉不同藻類的生活習性。有的藻類喜生于富含有機質的池塘、溝渠、污水坑中,如裸藻、顫藻等;有的藻類則生活于清潔的山澗溪流中,如串珠澡等;而有的藻類則生活于靜水池塘、稻田或水流緩慢的溝渠中,如水綿、水網藻、剛毛藻等;還有的藻類能生活于水流湍急的河流、瀑布等環境中,如綠絲藻。對個體微小的浮游藻類,在野外用肉眼無法自接觀察其形念結構,但可根據水色初步推斷其大類群的組成。如水色很綠,可能為浮游綠藻較多;如水色為茶褐色,則可能含有較多的硅深、金深或甲藻;如果水面有一層綠色薄膜,則可能是裸藻形成的水華,若水面漂浮的藍綠色或藍黑色團塊,則可能是顫藻類藍藻,水底表面上的藍綠色薄層,一般也為顫藻類藍藻;若淺水溝渠或池塘水底表面上為褐色醬油狀底棲物,則多為硅藻。對一些特點突出的較大型絲狀藻類,用肉眼也可作出鑒別。如水綿、雙星藻不分枝,手感黏滑;剛毛藻可看出具多分枝,用手觸接有粗糙感;綠絲藻一般生活于清潔水流的石面上,叢生成一片綠色氈層,用手觸摸既不黏滑也不粗糙;而輪藻的植物體大型,高達幾十厘米,并有明顯的節和節間,節上輪生短分枝,短枝的下側還有橘紅色的精囊球,因此極易識別。

    展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