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齊昆古尼亞病毒的一個簡單的蛋白質突變可以讓它適應新的蚊子宿主,并傳播到更多地區。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分校進行的研究發現,該病毒外殼蛋白質的單個氨基酸突變可以幫助它適應新的蚊子宿主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這項發現發表在了上周(12月7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學》雜志上。
齊昆古尼亞病毒是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正在出現的一個問題,2006年它在印度洋的留尼旺島大暴發,2006年至2007年在印度暴發。典型的癥狀包括發燒、頭疼、關節嚴重疼痛和惡心。
這種病毒是由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傳播給人類的。留尼旺島的暴發讓科學家感到困惑,因為該地區并沒有埃及伊蚊——這種病毒反而是由白紋伊蚊傳播的。
該研究發現,這一突變能讓該病毒在白紋伊蚊體內感染和復制的效率更高。它說這些發現為齊昆古尼亞病毒如何在缺乏典型宿主的地區導致流行提供了一種解釋,而且對于病毒進入新的區域后如何傳播也有重要的意義。
印度科學家已經就來自印度的病毒樣本是否擁有或者缺乏這種突變的情況提出了不同的報告,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這兩種蚊子在該國都有。
在32年之后,印度在2005年到2006年重新暴發了該病,13個邦一共有130萬病例。2007年的病例還在增加,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喀拉拉邦。
來自印度國立病毒學研究所(NIV,位于印度Pune)的科學家上個月(11月)在印度科學院的一場會議上報告說,他們并沒有在印度的樣本中發現留尼旺島的突變。
NIV的科學家Vidya Arankalle說她和同事發現了其他幾個突變,盡管并沒有發現特別的模式。對印度樣本的詳細遺傳分析發表在了7月出版的《普通病毒學雜志》上。
然而,印度拉吉夫·甘地生物技術中心(位于Thiruvananthapuram)對來自喀拉拉邦的5份樣本的隨機檢查表明,它們存在留尼旺島的突變。
拉吉夫·甘地生物技術中心的科學家Easwaran Sreekumar在印度科學院的那次會議上說,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以證實這種趨勢。
參考文獻:PLoS Pathogens 3, e201 doi 10.1371/journal.ppat.0030201 (2007)
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SARS-CoV-2病毒的一個早期突變(D614G)可能通過改變尖峰蛋白的形狀,提高病毒適應人類宿主的能力,從而促成了它的快速傳播。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為下一代疫苗和抗病毒藥......
悉尼大學領導的一個新項目希望通過鼓勵人們接受新的、治療性很強的治療,來研究如何在澳大利亞消除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一種血液傳播的病毒,是導致肝硬化、癌癥和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療很重要,因為它有助于阻......
作為生命活動的執行者,蛋白質通過相互作用形成復合物等形式行使其特定的生物學功能。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華、研究員趙群等研制了一種基于糖苷鍵的質譜可碎裂型交聯劑,顯著地提高了交聯信......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人工智能系統,可以使用生成擴散來創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質。該系統有望使治療蛋白的設計和測試更加高效和靈活,從而加速人類藥物開發。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計算科學》......
來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創新的技術來識別能夠改變蛋白質功能的小分子,為靶向藥物發現鋪平了道路。該團隊與來自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一起工作,采用他們的新方法來檢測能夠影響癌癥相關蛋白活性的小......
早在2016年,也就是在一場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大流行讓世界陷入停滯的四年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就對人畜共患病敲響了警鐘,將其確定為全球關注的關鍵新興問題。現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每年約有......
發表在《BMC傳染病》雜志上的這項研究發現,長COVID-19患者接受COVID-19疫苗后,他們產生了針對導致COVID-19的病毒的抗體,時間比預期的長。當一個人受到感染時,免疫系統通常會通過制造......
4月20日,一項發表于《科學》的研究顯示,人工智能可以設計出密度極高的蛋白質外殼,有朝一日能制造更有效的疫苗。病毒的遺傳物質位于蛋白質外殼中。在實驗室里制造的類似外殼也被用于疫苗中,只不過它包裹的是在......
據4月17日發表在《自然·化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使用短暫的閃光將經過化學修飾的蛋白質片段連接在一起,形成功能性整體。這種名為光激活SpyLigation的新方法可打開通常......
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與2019年12月發現的早期人類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存在關聯,并于2020年1月1日關閉。為了調查市場內新冠病毒的流行情況,2020年1月1日至3月30日期間,市場內及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