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上午,“向陽紅09”試驗母船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從無錫江陰蘇南國際碼頭起航,奔赴馬里亞納海溝區域執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任務,挑戰中國載人深潛歷史的新紀錄。中國是繼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中新社發 李一芳 攝
6月19日,中國載人深潛器“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第二次試驗最大下潛深度達6965米,再創中國載人深潛記錄。
北京時間19日凌晨5點,中國載人深潛器“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第二次下潛試驗開始。據海試現場指揮部消息,北京時間19日9點24分,“蛟龍”號第二次坐底,下潛深度6965米,正在開展相關作業。目前人員和設備一切正常。
海試現場指揮部表示,如條件許可,將下潛并開展部分海底作業,預計下潛為10小時,最大下潛深度6900米。
中國自主研制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海試6月15日在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試驗區完成了第一次下潛試驗,最大下潛深度達6671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9月25日,“探索二號”搭載“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返航,順利完成深海地質原位觀測及國產化裝備海試任務。該航次利用“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完成了“深海一號”大氣田的水下系泊系......
新華社三亞12月5日電(記者趙穎全、陳凱姿)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獲悉,“探索一號”科考船5日順利結束第21個科考航次第二航段。截至目前,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共計搭載我國27名科......
科技日報哈爾濱11月25日電(記者李麗云通訊員金聲霍萍)25日,哈爾濱工程大學宣布,由該校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悟空號”全海深AUV(無人無纜潛水器),于當地時間11月6日15時47分,在馬里亞納海溝“......
10月10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對外發布,在剛剛結束的我國馬里亞納海溝深淵科學考察中,由該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以下簡稱“海斗一號”)取得世界級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
記者25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測試工作近日已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計劃于4月下旬由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為我國空間站及后續載人航天任務研制的。與神舟......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負責研制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鈦合金載人艙于10月21日在無錫通過驗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載人艙”項目負責人、項目組成員、金屬所專項任務處相關負責人參加了驗收會。全海深......
據俄羅斯新聞網報道,俄羅斯正在研制下一代載人航天飛船“聯邦號”運載火箭以替代正在采用的“聯盟號”,此項工作由俄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理論和應用力學研究所與俄羅斯航天企業“動力”集團聯合進行,理論和應用力學......
3月10日上午,“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靠港三亞,完成歷時121天、航行17000余海里的西南印度洋熱液科學考察航次(下稱“TS10航次”)科考之行。本航次中,“深海勇士”號在高......
當載人潛水器潛入深海中,聲波成為穿透海水與水面聯系的唯一可用媒介。然而,海底聲信號到達水面后,受母船自身噪聲污染變得不再清晰。常規做法是使水面接收換能器遠離噪聲源,但這會給母船操控帶來不便。中國科學院......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EnvironmentalToxicology以封面論文的形式,邀請刊載了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空間自動化技術研究室研究員劉金國團隊在載人月球探測預先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載人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