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4500米載人潛水器總體集成”課題11月30日通過科技部組織的驗收。
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被比作“蛟龍”號的“弟弟”。有了7000米級深度的“蛟龍”號,我國為什么還要研制4500米載人潛水器?4500米載人潛水器實現了哪些創新?未來我國在潛水器研制方面將有什么“新”動作?科技日報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相關人士。
“4500米載人潛水器總體集成”課題由中船重工702所牽頭組織實施。4500米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702所研究員胡震解釋說,下潛深度是深海探索能力的一種象征。但我國不僅需要下潛深度大的潛水器,還需要適應不同科考需求、到達各種不同海域深度的潛水器。
4500米載人潛水器能帶動一批深海通用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大大提高裝備國產化率。依據經費額度計算,4500米載人潛水器國產化率達到95%。國產化率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運行成本,提高了科考性價比。“初步估算,每個潛次潛水器本身成本約為‘蛟龍’號的20%。”胡震表示,待明年4500米載人潛水器開始試驗性應用后,將對成本做進一步統計分析。
作為業主單位,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海試現場驗收專家組組長丁抗希望,未來潛次價格和美國“阿爾文”號相比,具備市場競爭力。
“與國際同類潛水器相比,4500米載人潛水器在電能、潛浮速度、聲學通信和自動控制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丁抗說。
驗收會上,15位專家給出了意見:課題研制過程中突破了鈦合金載人艙、超高壓海水泵、低噪聲推進器、液壓源、充油鋰電池、浮力材料等關鍵技術。通過課題實施,我國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和裝備制造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面具備了自主研發和制造深海載人潛水器的能力。
科技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海洋處處長孫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盡管該課題立項于2014年,但早在“十一五”末,4500米載人潛水器關鍵技術的研發工作就已啟動,目標是在“蛟龍”號研制與海試的基礎上,推動我國大深度潛水器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國產化、功能化、譜系化,并帶動深海技術相關產業的發展。圍繞這一任務,科技部先后部署了8個項目/課題,共投入中央財政經費約3億元。
“4500米載人潛水器不僅為我國已投入使用的‘蛟龍’號的技術更新、正在研制的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奠定了中國制造的基礎,也標志著我國已擁有海洋大深度技術自主研發能力。”丁抗說。
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702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主任葉聰告訴記者,按照計劃,將在2020年完成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研制,未來科學家將隨著它深潛萬米海底進行科考,探索深海大洋的未知世界。
“在‘蛟龍’號和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研制經驗的基礎上,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的研制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它建成投入使用后,將會創造新的‘中國深度’,進一步提升我國海洋探測能力與研究水平。”葉聰說。
記者從17日在滬召開的“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用戶科學指導委員會年度會議上獲悉,2022年,我國“深海勇士”號和“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共完成175個潛次,不僅作業能力達到世界先進,運維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90.shtm中新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中科院)27日向媒體發布信息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07.shtm大深度原位科學實驗站在海底成功布設10月25日,“探索二號&rdquo......
9月25日,“探索二號”搭載“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返航,順利完成深海地質原位觀測及國產化裝備海試任務。該航次利用“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完成了“深海一號”大氣田的水下系泊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551.shtm6月24日,崖州灣載人深潛工程實驗室和深海照明工程技術聯合實驗室在海南三亞崖州灣科技......
科技日報哈爾濱11月25日電(記者李麗云通訊員金聲霍萍)25日,哈爾濱工程大學宣布,由該校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悟空號”全海深AUV(無人無纜潛水器),于當地時間11月6日15時47分,在馬里亞納海溝“......
10月10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對外發布,在剛剛結束的我國馬里亞納海溝深淵科學考察中,由該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以下簡稱“海斗一號”)取得世界級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負責研制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鈦合金載人艙于10月21日在無錫通過驗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載人艙”項目負責人、項目組成員、金屬所專項任務處相關負責人參加了驗收會。全海深......
近日,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勇闖“魔鬼西風帶”海底,獲取巨大紅珊瑚樣品及其他數據,既振奮國人,也引起業內人士對于我國海洋信息產業發展的關注。“僅僅服務剽悍的‘深海勇士’遠遠不夠”“‘深海勇士’敢于在將近......
當載人潛水器潛入深海中,聲波成為穿透海水與水面聯系的唯一可用媒介。然而,海底聲信號到達水面后,受母船自身噪聲污染變得不再清晰。常規做法是使水面接收換能器遠離噪聲源,但這會給母船操控帶來不便。中國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