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蜂蜜市場魚龍混雜,摻假造假的事件不斷被曝出。今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10名全國人大代表提交了“嚴厲打擊假劣蜂產品的建議”。時隔4個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在其官網正式作出回應:將積極推動蜂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修訂和蜂蜜摻假補充檢驗方法的建立。
1現行標準無法鑒蜂蜜真假
近日,記者走訪市場發現,超市里銷售的蜂蜜品牌多達幾十個,蜂蜜種類繁多,有棗花蜜、洋槐蜜、枸杞蜜、紫云英蜜、荊條蜜、荊花蜜、椴樹蜜、益母草蜜、枇杷蜜等,規格大小不一,售價也是參差不齊,便宜的每500克在30元左右,貴的則要上百元。
此外,記者調查中發現,不少超市和網店銷售的蜂蜜產品標注含糊不清。雖然不少蜂蜜產品外包裝上都標示著“天然”、“純蜂蜜”等字樣,但記者仔細查看產品配料表卻發現,其中隱藏著葡萄糖、果葡糖漿等成分。
據了解,純正的蜂蜜產品配料表上只標注蜂蜜。專家指出,配料表上出現葡萄糖、果葡糖漿這些成分,即表明是后期添加,屬于摻假。
蜂蜜的摻假問題一直困擾著整個蜂蜜市場,而消費者最渴望的就是通過國家標準來消除蜂蜜摻假現象。而此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回復中最受關注的就是現行的蜂蜜國家標準無法鑒別蜂蜜的真假,將對蜂蜜國標進行修訂。
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云無心指出,跟其他任何商品的造假一樣,蜂蜜造假與打擊造假就像一場貓鼠游戲。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專家阮光鋒也表示,蜂蜜造假并非中國獨有。據介紹,“馬肉風波”后,歐洲食品安全局就發布了“十大易造假食品黑名單”,督促嚴打食物造假。在這個名單里,蜂蜜赫然在列。即使在國外,蜂蜜造假摻假也是讓監管部門頭疼的事情。
針對依據食品安全標準無法直接判斷假蜂蜜等問題,國家食藥監總局表示,將通過多種途徑向衛生計生部門反映蜂蜜標準執行中的有關問題,并提出對標準進行修改和完善的建議,積極推動蜂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修訂和蜂蜜摻假補充檢驗方法的建立。
2打擊造假蜂蜜需轉變思路
很多消費者不明白,蜂蜜為什么造假容易檢測難?
云無心表示,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能占到蜂蜜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再除去百分之十幾的水,其他成分不到百分之一。在組成蜂蜜的糖中,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還有少量的其他糖類。蜂蜜的甜度、外觀,基本上就是由葡萄糖和果糖決定。
阮光鋒指出,蜂蜜造假最常用的方法是添加蔗糖和高果糖漿等糖類,這些糖來自于甘蔗和玉米等碳四植物,而蜜蜂采集的花粉來自于碳三植物。這兩類植物產生的糖中C13同位素的比例不一樣。理論上可用碳四植物糖的同位素檢測方法確定蜂蜜的“真假”。但麻煩在于,不同的蜂蜜,差異實在太大,C13同位素偏移的范圍也很大,很難準確判斷真假。
有了碳四檢測法,一些不良商家便開始改為添加碳三糖。常見的大米就是碳三植物,如果在蜂蜜中摻入大米糖漿,碳四檢測就無能為力了。不過,使用的大米糖漿目前可以用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LC-MS)儀來檢測。此外,甜菜也是碳三植物,如果把甜菜糖漿水解轉化成葡萄糖和果糖,即便同時使用碳四檢測和LC-MS儀檢測,都無法辨別是否摻假。
除了上述幾種檢測方法,阮光鋒指出,辨別蜂蜜真假還可以使用顯微鏡法、光譜法等。既然有這么多檢測方法,為什么還不能遏制蜂蜜造假呢?
對此,阮光鋒指出,檢測并非萬能的。這些檢測方法都需要專門的設備、專業的分析人員,增加檢測項目,鑒別的成本也會增加不少。“對于蜂蜜這種本身價值并不高的食品,鑒別真假時把所有‘高大上’的技術都用上,簡直就是用宰牛刀殺雞。”
他指出,打擊造假蜂蜜還得轉變思路。政府應加強過程監管,安全的食品是生產出來的,不是靠監管出來的,更不是檢測出來的。一味地以檢測來打擊造假蜂蜜,不僅增加人力物力,收益還很小。政府部門在開發新的檢測方法的同時,也應該建立以過程監管為主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監管和約束,保障食品安全。
3金銀花蜜多為調配品
除了蜂蜜造假問題外,近日網上一則“金銀花蜜等八種蜂蜜根本不存在”的消息也讓不少網友大呼上當。
記者查詢發現,網帖中的八種蜂蜜分別為金銀花蜜、玫瑰蜜、雪蓮蜜、桃花蜜、銀杏蜜、葡萄蜜、松花蜜、玄參花蜜。網帖指出,之所以說這八種蜜不存在,大多因為現實中難采到或這些花有花粉無花蜜。以“金銀花蜜”為例,金銀花花冠長且細,很難采到蜜;雪蓮蜜則是因為雪蓮生長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之上,蜜蜂難生存;葡萄蜜則因為葡萄有花粉無蜜。
近日,記者走訪超市等未找到金銀花蜜,不過在淘寶網上倒是搜索到了六七百件相關產品。某網點銷售的金銀花蜜號稱是“源自深山”、“零添加零污染”,500克售價19.8元。而另一店鋪銷售的號稱“產自深山”的野生金銀花蜜500克售價高達118元。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市場上售賣的蜂蜜均為商品蜜,而要達到商品蜜的產量,“至少需要200畝以上的開花面積,才能形成大面積的花蜜采集。我國野生金銀花的產地分布多在長江以北,但面積很少能達到200畝以上。此外,三月份是金銀花的花期,這個季節的溫度不適合蜜蜂出房采集蜂蜜”。該工作人員還表示,不排除有商家“大面積種植金銀花以供蜜蜂采集花蜜,但成本較高,難度較大”。另外,業內人士還指出,金銀花雖然有蜜腺,但花管較深,一般蜜蜂的喙很短,伸不到花冠底部,所以很難能采到金銀花的花蜜。
不過市面上銷售的金銀花蜂蜜多為調和制品,一些商家打擦邊球,在蜂蜜名稱后加注很微小的“露”或“乳”之類的字樣,如“金銀花蜜露”或“金銀花蜜乳”,消費者不仔細分辨就容易上當受騙。
而其他幾種蜂蜜要么因為開花時溫度低蜜蜂難以存活,要么花朵壓根就沒有蜜腺,不產蜜,有的則像金銀花蜜一樣很難量產。但記者在淘寶搜索發現,不管是玫瑰蜜、雪蓮蜜、桃花蜜,還是銀杏蜜、葡萄蜜、松花蜜,在網上均能買到。
4進口蜂蜜并無神效
在市場眾多的蜂產品中,進口蜂蜜一直以“質優神效”贏得消費者芳心,由此占據蜂產品市場的半壁江山。
記者在淘寶網搜索發現,不少進口蜂蜜賣家在產品介紹中打出醒目的進口招牌,例如稱所售蜂蜜“來自澳洲世界野生遺產保護區”、“天然無污染”。
同時,賣家還在產品介紹中“無限夸大”蜂蜜“神效”。一家店鋪稱某品牌純圣誕樹蜂蜜“可清除血管壁垃圾,保護心腦血管”、“清除血栓,促進心腦血管代謝”、“保護肝臟”、“高抗氧化作用”等。而另一賣家則宣稱,自己銷售的進口蜂蜜可“清熱補中,解毒潤燥”。
所謂的進口蜂蜜真有如此多的功能嗎?云無心指出,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蜂蜜并沒有什么令人稱道的優勢。從營養成分的角度來說,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再除去百分之十幾的水,其他成分甚至不到百分之一。
云無心指出,很多人認為,蜂蜜里不到百分之一的成分中含有人類尚不清楚的“神奇成分”,具有各種各樣的“保健”作用甚至“醫療”效果。對此,現代科學一方面試圖確認那些傳說的功能,另一方面期望分析出其中的成分。“對于后者,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成分乏善可陳,其他有益的成分也若有若無。對于前者,研究倒是做得不少,‘理想’的結果卻不多。在很多研究里,蜂蜜的作用跟安慰劑差不多。也有一些研究,似乎顯示了‘可能有用’。迄今為止,可以說得上有一些科學證據支持的,只有把蜂蜜當做藥膏,涂在傷口上促進恢復。總的來說,為了那些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所謂‘保健功能’,去承受那么多的糖和熱量,并不一定劃算。”
近年來,進口蜂蜜也屢上黑榜。2014年,質監總局公布9月份不合格進口食品中,38批進口蜂蜜產品就因“菌落總數”超標或檢出抗生素而進入黑榜。
5野生蜂蜜身價倍增
調查中還發現,“野生蜂蜜”也是不少蜂產品的宣傳噱頭之一。一些普通蜂蜜冠以“野生蜂蜜”的頭銜后身價倍增。記者在一淘寶店鋪看到,一款西藏野蜂蜜,500克售價120元。另一店鋪銷售的號稱“長白山純天然野生蜂蜜”價格更高,500克達360元。記者注意到,這些所謂的野生蜂蜜既無生產許可證,也無生產企業地址、電話等信息,屬于典型的三無產品。
記者還發現,不少商家在售賣野生蜂蜜時都打出了“野生的比養殖的更安全”的口號,以此吸引消費者。但食用野生蜂蜜中毒的事件屢見不鮮,有媒體報道,今年8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已有4名村民疑因食用野生蜂蜜中毒死亡。
野生蜂蜜的安全性到底如何?云無心指出,所謂野生蜂蜜就是野生蜜蜂采野花所釀的蜂蜜,“和普通蜂蜜相比,野生蜜蜂采的花可能會不同,所以味道或許會有些不同。”很多人關心野生蜂蜜有沒有毒性,云無心指出,野生蜜蜂采集了哪種野花的蜜并不清楚,絕大多數的花是無毒的,但是有少數種類的花,是有毒性的,采集這樣的花粉所產生的蜂蜜,就含有有毒成分。另外,很多野生蜂蜜沒經過消毒直接罐裝,有微生物或細菌,也存在容易變質的問題。
不過,云無心也指出,市場上銷售的蜂蜜,安全性還是不錯的。云無心稱,這是因為一般養蜂的規模很大,或者大量蜂蜜匯集在一起經過了處理,那么少量“有毒”的蜂蜜,就會被稀釋到“無害”的含量。“野生蜂蜜未經稀釋,跟大規模養殖的蜜蜂產的蜜,以及經過工業處理的蜂蜜相比,碰到有毒這種小概率事件的可能性的確要大一些。”
那么從營養方面,野生蜂蜜是更豐富嗎?對此云無心指出,從營養成分組成的角度來說,野生蜂蜜就是一種熱量高、營養高度單一的食品,營養價值和普通蜂蜜差不多。“從科學的角度看,蜂蜜本身就不值得追逐,野生蜂蜜就更不值得。人們對它的追求,或者是一種對‘天然’、‘野生’的迷信。”
■Q&A小貼士:1.蜂蜜保質期到底有多長?
關于蜂蜜保質期的問題可謂眾說紛紜。有的說蜂蜜不會過期,理由是1913年美國考古學家在埃及金字塔中發現一罐3300多年的蜂蜜,這壇蜂蜜至今沒有變質,也沒有干燥成塊狀,仍然可以食用。
那么,蜂蜜保質期究竟有多長?阮光鋒指出,蜂蜜里的水分含量少,大部分都是糖。糖的作用跟鹽的作用類似,形成很高的滲透壓,一般微生物無法生長,因此純蜂蜜確實不易變質。
一些人發現蜂蜜放久了之后會變稀,阮光鋒指出,這可能與打開后密封不嚴,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有關。蜂蜜吸收了水分后,就會發生一些水解反應,蜂蜜中的一些抗氧化成分分解,因此放久后其營養價值會降低。
此外,蜂蜜放久后會出現氣泡,阮光鋒指出,蜂蜜中是否有氣泡可以作為能否食用的一個標志,如果出現氣泡了最好丟棄不用。有的人還說放久后蜂蜜會變酸,對此,阮光鋒指出,由于蜂蜜含大量糖,甜味大,即使稍有變酸,也會被甜度掩蓋,不容易判斷。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在“GB18796-2005”蜂蜜生產標準中,要求蜂產品保質期需標明是兩年。過了保質期最好不要食用。而且,蜂蜜需在陰涼、干燥、清潔、通風的地方保存,溫度最好在15-20℃左右。部分蜂蜜在14℃左右會結晶,屬于正常現象,不影響食用和營養。
2.蜂蜜為何會含抗生素?
近年來,蜂蜜里檢出抗生素的新聞屢見報端。很多人不理解,蜂蜜里為何會含有抗生素呢?
云無心指出,蜂蜜里檢出抗生素其實并非個例,原因是蜜蜂容易感染一種細菌,從而產生幼蟲腐爛病。這種病可能導致整個蜂群死亡。而且這種細菌很難完全清除,所以需要不斷處理。有的蜂場用抗生素來處理蜂房控制幼蟲腐爛病,就可能導致蜂蜜中檢出抗生素。因此,蜂蜜中的抗生素并非在食品加工中產生的,而是在源頭出現的。
記者23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眉山管理分局獲悉,該局工作人員在整理瓦屋山區域智慧林草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系統布設的紅外相機時,發現相機多次拍到野生大熊貓外出活動的珍貴視頻和圖片。近期紅外相機拍攝傳回的多個畫面......
2023年1月16日,保加利亞農業部發布供人類食用的蜂蜜要求條例。該條例自在“國家公報”上公布之日起14天內生效。主要內容如下:(1)適用范圍。該法規規定了供人類食用的蜂蜜的名稱、成分、特性、標簽、取......
截止到2021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已達528.0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高鐵總里程位居全球第一。龐大的道路網絡可能對野生動物的活動和棲息地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但國內缺乏最基礎的數據統計,想要有效保護生......
11月28日,記者從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蜜蜂及蜂產品研究團隊研究發現入侵性蜂巢小甲蟲的防治新分子靶標。相關研究發表于PestManagementScience。武麗仙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資源昆蟲保護團隊在患病蜜蜂中鑒定到多種病原真菌及真菌內病毒,同時在蜜蜂及蜂蜜中鑒定到多種細菌,研究發現了真菌-病毒、真菌-細菌及細菌-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為蜜蜂病原真菌及......
日前,國際植物學領域著名期刊《自然—植物》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張大健教授課題組在大豆基因組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該團隊首次獲得了多年生野生大豆的高精度基因組圖譜,填補了大豆屬泛基因組的空白,解析了大......
中國東北地區是東北虎的主要棲息地。這里的冬季,漫山遍野白雪皚皚,山間食物相對匱乏,使得當地人有機會一睹外出覓食的“森林之王”真容。在研究專家看來,即使人們有機會在野外遇見老虎,也不意味著它們已經脫離了......
這幾天,一些原本分散在不同區域的野生亞洲象聚攏到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康平鎮曼克老村,它們白天吃村民種植的冬玉米,破壞建在地里的農用大棚,夜里則進到村民家中尋找食物。為此,江城縣采取多項措施,確保人象安全......
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正在進行的全國野生蘭科植物資源專項調查項目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查清了云南、廣西、西藏等16個蘭科重點分布的省區市野生蘭科植物的種類和分布情況,發現了貢山小紅門蘭、米林舌唇蘭......
無論是在您的咖啡、谷物中還是在各種甜點的成分中,糖都是全球大多數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但并非一直如此。在發現甘蔗之前,人們不得不用從蜜蜂身上采集的蜂蜜來滿足他們的甜食。迄今為止,已有許多發現表明養蜂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