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疾控中心經過3年研究,在蜱蟲身上發現一種新病毒,并按國際慣例為其取名淮陽山病毒。一度引起社會恐慌的“蜱蟲病”,終于露出廬山真面目。該研究發表于新近出版的《中華流行病學雜志》,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
從2009年開始,河南、湖北、山東等地陸續出現多起蜱蟲咬人致死事件。由于該病病因一時難以明確,一度導致人們“談蜱色變”。
據武漢市疾控中心主任周敦金介紹,2010年4月,在國家傳染病重大專項支持下,該中心研究小組對48位“蜱蟲病”患者的發病原因進行調查,并通過病毒學檢測,在血樣中分離到了一種新病毒,該病毒是布尼亞病毒科的新成員。隨后,專家組深入湖北、河南兩省的44個市(縣)流行區和非流行區的農村,從牛、羊、狗3類動物身上和草地里捉了17731只蜱蟲。這些蜱蟲種類很多,研究小組在其中的長角血蜱和微小牛蜱身上找到和患者體內一樣的淮陽山病毒,首次證明了這兩種蜱蟲是“蜱蟲病”的傳染媒介。
GE生物耗材消費行為有獎調查
周敦金說,在蜱內檢測和分離到高度同源的新病毒,表明蜱是該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患者被帶毒的蜱叮咬后,可能感染、發病。長角血蜱可能是該病毒的主要載體。
該研究揭示,“蜱蟲病”致病元兇并非蜱蟲本身,而是蜱蟲所攜帶的淮陽山病毒。暫時未發現“蜱蟲病”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主要以帶病毒的蜱蟲為媒介傳播。同時,該病毒在蜱蟲身上的攜帶率也較低。在采集的一萬多只蜱蟲中,病毒攜帶率不足5%。由于近年來生態環境的改變,蜱的密度升高,該病毒與人的接觸機會增多,可能是引發該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蜱蟲可以被宿主自然積累的靜電吸引到比自身大幾倍的氣隙中。這可能會極大地提高它們尋找寄生宿主的效率,因為蜱蟲不會飛、不會跳,所以這是它們能夠接觸到較遠、較高宿主的唯一機制......
近期,天津市中研附院皮膚科接診了兩例被蜱蟲叮咬的患者,這兩名患者均未重視此事,直到被叮咬處皮膚感染化膿、潰瘍,身體出現高熱,才來醫院就診。彩超檢查顯示:可見疑似蜱蟲叮咬口器及殘留物。隨后,皮膚科聯合皮......
盜墓筆記中嗜血成性的“草蜱子”,專性吸血,其實就是生活中常見的蜱蟲,蜱蟲這個古老物種可追溯到遠古白堊紀。出土的化石顯示,恐龍也曾遭受蜱蟲的叮咬。蚊子之下,蜱蟲危害堪稱最“強”。加拿大搖滾樂手艾薇兒在2......
盜墓筆記中嗜血成性的“草蜱子”,專性吸血,其實就是生活中常見的蜱蟲,蜱蟲這個古老物種可追溯到遠古白堊紀。出土的化石顯示,恐龍也曾遭受蜱蟲的叮咬。蚊子之下,蜱蟲危害堪稱最“強”。加拿大搖滾樂手艾薇兒在2......
蜱蟲是專門吸血的節肢動物,由于其在發育周期中需多次更換宿主吸血,因此也是除蚊子外傳播人類和動物病原體最廣泛的節肢動物媒介。已知有28種以上的蜱蟲會引起多種人類疾病,例如萊姆病和斑點熱立克次氏病,由于誤......
據外媒報道,為了使針對高致死率蜱蟲感染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SFTS)的首個治療藥物獲批,日本富士膠片旗下的富山化學工業公司(位于東京)或于月內啟動臨床試驗,使用該公司的流感治療藥物“法匹拉韋......
圖片來源:KentWood/SciencePhotoLibrary一項新測試可區分萊姆病和另一種有著幾乎相同癥狀的蜱媒傳染病。這會使醫生更加快速地治療這種疾病,從而防止其令人不斷衰弱的癥狀發作。相關成......
3月15日,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SARS樣病毒WIV1-CoV。它和SARS一樣,發病初期感染者會出現流感癥狀,隨后迅速惡化為肺炎。專家警告,這或將與SARS、埃博拉、寨卡一樣引發......
2013年,由于被蜱蟲叮咬導致最終發病感染“重度發熱伴血小板綜合征(SFTS)”而最終死亡的人層出不窮。......
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周金林博士“吸血”蜱蟲記者從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辦公室了解到,探索大挑戰(GrandChallengesExplorations,簡稱GCE)第11輪獲獎人名單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