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要求】
采集原則:
培養瓶的消毒:加70%的異丙基乙醇到橡膠塞1分鐘。
無菌操作抽取靜脈血,成人5~10ml,幼兒1~5ml,(血液與增菌之比1:5~1:10),采血后立即行無菌操作將血液接種于血液培養瓶內,混勻立即送檢。
轉運:最好立即送檢,否則保溫35度2H內。
采集次數:
急性膿毒病,10min內從不同部位采2~3套
急性心內膜炎,1~2h內從3個不同體位采3套
亞急性心內膜炎,從3個分離部位采3套,間隔≥15min,如24h為陰性,要再采3套。
原因不明發熱,從不同體位采2~3套,間隔≥1h,如24h為陰性,要再采3套。
研究表明大于95%的菌血癥可以通過前兩次或前三次培養檢測到,因此沒有必要
行更多的培養
【儀器】
Bact/Alert120全自動血培養儀,Organon Teknika Corp。適于細菌培養和真菌培養。
【試劑及配套品】
中和抗生素成人血培養瓶
中和抗生素兒童血培養瓶
成人血培養瓶
兒童血培養瓶
厭氧血培養瓶
通氣針
羊血平板、巧克力平板
【操作步驟】
1、將培養瓶按儀器說明編號、掃描、放入儀器指定孔內。
2、一旦提示陽性結果,涂片行革蘭染色,根據鏡檢結果決定
轉種羊血平皿及巧克力平皿上,并分別放置普通培養箱及CO2燭缸內350C~37℃孵育培養需氧和兼性厭氧菌;轉種布氏血瓊脂,厭氧環境培養厭氧菌;轉種沙保羅培養基,培養真菌。
3、將革蘭染色結果立即向臨床電話初級報告。
4、待細菌鑒定及藥敏結果出來后再向臨床發出最終報告。
【報告時間】
陰性:五天發報告(真菌培養七天發報告)
陽性:報告時間不定,一般3~7天
【特別提醒】
1、厭氧菌 從血液中培養出厭氧菌的比率相對比較少,不推薦每個病人常規增加一個厭氧血培養,但如果必要,選用其配套的厭氧培養基來培養厭氧菌。
2、營養苛刻的細菌(Fastidious Bacteria)
布魯氏菌屬可以在常規血液培養基中生長,并且盡管可以在三天內分離到,但是推薦培養21天,且有必要進行末次接種。
HACEK群細菌—嗜泡沫嗜血桿菌(Haemphilus aphrophilus)、放線共生放線桿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mcomitans)、人心桿菌(Cardiobacterium hominis)、侵襲埃肯菌(Eikenellus corrodens)和金氏桿菌(Kingella kingae)與細菌性心內膜炎有關,常規血培養基中可以分離,但培養14天和進行肉湯末次接種會更有效。
當臨床癥狀提示為弗朗西絲菌(Francisella)感染時,陽性血液培養物需要接種到BCYE瓊脂培養基,所有操作應在生物安全三級的層流罩超凈臺中進行。
常規血液培養基不能分離鉤端螺旋體。
從血液中分離漢氏巴爾通體(Bartonella henselae)
3、分枝桿菌(Mycobacteria) 使用常規血培養基不能分離。
4、導管頭 培養導管頭是為了明確細菌來源。最常用的方法是半定量的方法,方法是用5cm長的導管末端部分在血液瓊脂平板上滾動4次。培養物出現15個以上的菌落,提示有潛在的導管相關性感染。
【注意事項】
1、凡需做血液培養的患者,最好在不同的時間抽血三次。
2、應在病人發熱初期或發熱高峰使用抗生素之前抽血,對已經使用過抗生素的患者應在下一次用藥前抽取血標本。
3、血液培養瓶根據臨床需要可供選擇的有:普通培養瓶、中和抗生素瓶、厭氧菌培養瓶及兒童專用培養瓶。
4、一旦血液注入血培養瓶后,嚴禁放入冰箱。
5、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骨髓、腦脊液以及漿膜腔積液均可用血液培養瓶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