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Platelet, Plt)是由骨髓中的成熟巨核細胞生成脫落下來的,壽命為7~14天。血小板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細胞,但其含有多種活性物質。血小板通過黏附、聚集、釋放、血塊收縮、促凝作用參與生理性止血。
正常血小板含量:(100~300)*109/L
排除生理性變化和藥物的影響,血小板的病理性變化如下:
1.血小板減少:當血小板低于100*109/L時為血小板減少,是引起出血常見的原因。常見的表現有淤點、淤斑、紫癜、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腸道出血、肺部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當血小板低于20*109/L時,有自發出血傾向。
相關疾病有:再障、急性白血病、巨幼貧、脾亢、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2.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數量超過400*109/L時為血小板增多。
相關疾病有:慢粒、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急性化膿性感染、急性溶血、外科手術后等。
不僅血小板的數目影響著凝血作用,而且血小板的大小、功能同樣至關重要,沒有功能的血小板,再多也是沒用的。
當然,除了血小板參與凝血外,參與凝血的還有血管壁和凝血因子。由于血液內的細胞碎片大小與血小板相近,通過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的血小板數目會發生偏差,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對于兒童來講,尤其是當兒童在采血時大聲哭鬧或采血不順利時,采取指血可能會使結果偏高,所以家長應當正確引導孩子情緒,盡量減少孩子的恐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