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涂片制備(preparation of blood smears)是顯微鏡血細胞形態觀察的前提。
1﹒操作
(1)血標本:
①靜脈采血標本:用EDT A ·K2抗凝1~2h內的標本,使用玻棒、毛細管、注射針頭等在距載玻片一端1c m處加1滴抗凝血,直徑約4 mm。
②皮膚采血標本:選擇第3、4手指,并先采紅細胞、白細胞計數,再采血1滴置清潔玻片上用于血涂片制備。
(2)推片:
左手平執載玻片,或放在類似桌子等平坦地方,右手持推片從后方移動接近血滴,使推片與載玻片呈30°~45°角,用均勻速度向前將血液推成厚薄適宜的血涂片,血涂片應呈舌狀,頭、體、尾三部分,且清晰可見。所有血液必須在推片到達末端前用完。貧血患者推片速度要快。
(3)干燥涂片:
①空氣干燥:將推好的血涂片在空氣中晃動,使其迅速干燥。②加熱干燥:握住涂片,在距離酒精燈或Bunsen燈火焰上方50 mm處晃動,但不能直接對著火焰。
(4)標記信息:
在載玻片的一端用記號筆編號,注明患者姓名或門診/住院號。
2﹒注意事項
(1)采血:
①不能采集示指或拇指血液、感染部位血液和耳垂部位血液。②不能使用肝素抗凝標本。
(2)玻片:
必須清潔、干燥、無塵。新玻片應在清潔液中浸泡過夜,然后用水沖洗,最后用蒸餾水沖洗。已用過玻片應在60℃清潔液中加熱20min,然后用水沖洗,最后用蒸餾水沖洗。邊緣破碎、表面有劃痕的玻片不能再用。使用玻片時,只能手持玻片邊緣,切勿觸及玻片表面,以保持玻片清潔、干燥、中性和無油膩。
(3)推片:
許多因素可影響血涂片的厚度,針對不同患者應有的放矢,對血細胞比容高、血黏度高的患者應采用小血滴、小角度和慢推,而貧血患者則應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和快推。涂片質量不佳和可能的原因見下表。
涂片質量不佳和可能原因。
(4)固定:
血涂片干透后方可固定染色,否則細胞尚未牢固地吸附在玻片上,在染色過程中容易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