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4-07 17:20 原文鏈接: 血液凝固機制2021年臨床血液學知識點

    1.凝血因子特性 凝血因子目前包括14個,除FⅢ存在于全身組織中,其余均存在于血漿中。根據理化性質分為四組。

    (1)依賴維生素K凝血因子:包括FⅡ、FⅦ、FⅨ和FⅩ,其共同特點是在各自分子結構的氨基末端含有數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殘基,在肝合成中必須依賴維生素K。依賴維生素K凝血因子(依K因子)通過γ-羧基谷氨酸與Ca2+結合,再與磷脂結合,這是依K因子參與凝血反應的基礎。

    (2)接觸凝血因子:包括經典FⅫ、FⅪ和激肽系統的激肽釋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通過接觸反應啟動內源凝血途徑,并與激肽、纖溶和補體等系統相聯系。

    (3)對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包括FⅠ、FⅤ、FⅧ和FⅩⅢ,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對凝血酶敏感。

    (4)其他因子:包括FⅢ、FⅣ。正常情況下,FⅢ不存在于血液中。FⅣ即Ca2+。

    2.凝血機制

    (1)內源凝血途徑:內源凝血途徑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復合物形成的過程。

    (2)外源凝血途徑:外源凝血途徑是指從TF釋放到TF-FⅦa-Ca2+復合物形成的過程。

    (3)共同凝血途徑:共同凝血途徑是指由FⅩ的激活到纖維蛋白形成的過程,它是內外源系統的共同凝血階段。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