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8-24 21:31 原文鏈接: 血液凝固(二)

    (一)內源性途徑

    內源性途徑涉及多種凝血因子活化,可分為二步:

    1. 接觸活化 是因子Ⅻ,也稱Hagemann因子的激活作用。此蛋白質在接觸到荷負電的表面,如玻璃或在體內接觸到膠原蛋白時,發生構象改變,激活的因子Ⅻa為一蛋白酶,能將激肽釋放酶原轉變為激肽釋放酶,又可活化因子Ⅻ,形成一個正反饋。同時因子Ⅻa還可激活下一個因子Ⅺ,將它轉變為Ⅺa。此外,在Ⅻ因子活化中還有高分子量激肽原(high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HMWK)的參與(圖10-2)。

    2.磷脂膠粒反應階段:活化的Ⅻ即Ⅻa作用于因子Ⅺ,在Ca++的存在下水解因子Ⅺ產生Ⅺa,因子Ⅺa無酶活性,但可使因子X的活化反應速度提高1000倍。活化的因子X(即Xa)及凝血酶都有激活因子Ⅷ和Ⅴ的作用。活化的因子Xa、Va和Ca++結合在磷脂膠粒上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磷脂膠粒是由血小板提供的富含絲氨酸磷脂的脂蛋白,對凝血因子和Ca++有較強的親和力,從因子Ⅺ的活化到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一系列反應均在磷膠膠粒上進行,故稱磷脂膠粒反應階段。(圖10-3)
    (*主要在外源性凝血中起作用因子Ⅶa亦可使因子活化·虛線……示正反饋回路)

    (二)外源性途徑

    組織損傷后釋放因子Ⅲ(組織凝血活素),它是一種脂蛋白,在腦、肺、胎盤等組織中含量最豐富,它的磷脂部分類似血小板所提供的磷脂膠粒,能把血漿中凝血因子Ⅶ和X通過Ca++橋而結合在其表面上。因子Ⅶ可由Ⅻa和凝血酶激活、亦可被Xa激活、Ⅶa可激活因子X產生Xa,而組織凝血活素的蛋白部分可使此反應加速16,000倍。未活化的因子Ⅶ也具有催化作用,但僅有Ⅶa的2%(圖10-4)。

    三、凝血酶原的激活

    凝血酶原(Ⅱ,prothrombin)是含582氨基酸殘基的酶原,被因子Xa在Arg-Thr及Arg-Ile處切開,切除N端274個氨基酸殘基,余下308個氨基酸殘基分成A、B兩條肽鏈,由一個二硫鍵相連,即為凝血酶(thrombin)。(圖10-5)因子Va無酶活性,但可使Xa的活性增強350倍,加速凝血酶的生成。磷脂膠粒與酶(Xa)和底物(凝血酶原)之間借Ca++作為橋相連。因凝血酶原肽鏈的N未端含有10個γ羧基谷氨酸殘基。相鄰的羧基可與Ca++形成復合體。另一方面,Ca++又可與磷脂中磷酸基結合,這樣使Xa和Va與凝血酶原接觸在一起,于是Xa將凝血酶原水解為凝血酶(圖10-6)。

    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Ⅺ、Ⅹ均由肝合成,合成過程中需要維素K作為輔因子。缺乏Vitk則生成異常凝血酶原,只有正常活性的1?%。研究表明Vitk參與凝血酶原γ羧基谷氨酸的生成。Vitk參與羧基化的機理為:氫醌型Vitk在酶的催化下奪去γC上的一個質子,使γ-C呈陰離子,而和CO2結合。2,3環氧Vitk則在酶催化下被硫辛酸還原而重復利用,因而Vitk在此羧化反應中起輔酶的作用。(圖10-7)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