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輸血安全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預防輸血感染風險,血液檢測是至關重要環節。江門市中心血站嚴格按照《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辦法》、《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和《血站技術操作規程》等相關法規要求開展獻血前后檢測工作,以保障獻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
一、獻血前需現場扎手指取樣驗血篩查。篩查項目包括:血紅蛋白(Hb)、ABO血型、丙氨酸氨基轉轉移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項目;捐獻血小板者還需增加血常規檢測內容。
二、獻血者捐血成功后采血護士從血袋同步留取血液標本送血站檢驗科進行檢測,檢測項目包括ABO血型、Rh(D)血型、ALT以及輸血相關傳染病項目: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體(TP)感染性標志物的檢測。
血站檢驗科采用實時熒光聚合酶鏈反應(PCR)和酶聯免疫檢測(ELISA)方法由不同的檢驗人員采用不同廠家試劑進行3次檢測,只有3次檢測結果均合格的血液才可發往醫院用于患者救治。
人體感染HBV、HCV或HIV病毒后到能夠從血液中檢測到抗原或抗體需要一段時間(稱為“窗口期”)。因此酶聯免疫(ELISA)方法檢測處于“窗口期”和新近感染病毒的獻血者可因技術限制導致無法檢出,而實時熒光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直接檢測病毒核酸,能更早發現病毒感染,與現行酶聯免疫檢測(ELISA)方法相比,采用實時熒光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技術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檢測的窗口期將大幅縮短。另外PCR核酸技術還能檢出酶聯免疫(ELISA)方法尚無能為力的免疫靜默感染、乙肝隱匿性感染、病毒變異株感染等,能進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隨著新技術和檢測設備的不斷更新完善,血站實驗室檢測已實現檢測過程的自動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操作。檢驗專業技術人員嚴格執行交叉審核放行制度,血液檢測質量得到有效控制管理,檢測項目實現全程電子信息追溯,為保證臨床用血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