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5-05 18:21 原文鏈接: 血清甘油三酯的測定方法與標準化研究近況

    血清甘油三酯/三酰甘油(TG)是一項重要的臨床血脂常規測定指標,特別是隨著對其致動脈粥樣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作為冠心病的一項獨立的危 險因素日益受到重視 [1~3]。但是目前血清TG測定及其臨床應用尚存在很多問題,如生物學變異、游離甘油對測定的影響、測定的標準化系統不完善等等。本文僅對TG的生物化 學、測定方法與標準化、臨床意義等方面的近況作一簡述。

    一、TG的生物化學

       TG又稱中性脂肪,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酯化而成,是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TG處于脂蛋白的核心,在血中以脂蛋白形式運輸。除TG外,外周血中還存 在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兩者總和不足TG的3%)和游離甘油(FG)。各種脂蛋白中,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其殘粒被TG含量 高,被統稱為富含TG脂蛋白(TRL),也稱殘粒樣脂蛋白(RLP)。越來越多的臨床與實驗證據提示,TRL在AS病因學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作用于AS 病變早期[2,4]。

        TG的代謝可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條途徑。外源性途徑指食物中的TG在小腸內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一酯、二酯后由腸粘膜吸收入細胞,再合成TG并與其他脂質 形成CM,通過淋巴系統入血。CM中的TG在脂蛋白脂肪酶(LPL)作用下水解為甘油和游離脂肪酸(FFA),被細胞利用或貯存。高脂飲食后3~6h,血 液中CM相關的TG達到峰值,脂肪的吸收速度因食物中脂肪的成分及個體差異而不同。內源性代謝途徑指CM水解產物—CM殘粒以受體介導的形式被肝臟吸收, 其衍生物和一些新組分合成VLDL。與CM水解類似,VLDL分泌到血液后被LPL水解成殘粒,其中部分直接被肝吸收、分解,另一部分繼續水解形成中間密 度脂蛋白(IDL),最后生成LDL。VLDL的合成與水解受多種因素調節,包括底物利用率、激素狀態、水解酶的活性及一些特殊載脂蛋白輔因子的活 性。(圖1)

    圖1 不同組織中甘油三酯合成的特點 小腸粘膜上皮細胞 
                     進餐后        空腹        肝臟         脂肪組織 
      主要合成途徑  甘油-酯途徑 磷脂酸途徑  磷脂酸途徑    磷脂酸途徑 
    a-磷酸甘油的來源 糖 否          可         可             可 
                    甘油否          可         可             否 
    主要中間產物  甘油二酯        磷脂酸     磷脂酸         磷脂酸 
    甘油三酯可否貯存  否            否         否             可 
    動員或分泌形式  乳摩微粒 極低密度脂度蛋白 極低密度脂蛋白 FFA+甘油 
    生理功能     合成外源性TC   合成內源性TC 合成內源性TC 貯存甘油三酯

    二、TG測定的方法學

        血清TG測定方法一般可分為化學法、酶法和色譜法3大類[6~9]。早期測定方法是以總脂質與膽固醇和磷脂之差估算。化學法用有機溶劑抽提標本中的TG, 去除抽提液中磷脂等干擾物后,用堿水解(皂化)TG,以過碘酸氧化甘油生成甲醛,然后用顯色反應測甲醛。比較準確的是二氯甲烷-硅酸-變色酸法(Van Handel-Caslson法),此法抽提完全、能去除磷脂及甘油干擾、變色酸顯色靈敏度高、顯色穩定,至今還是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內 部參考方法。但因操作步驟繁多、技術要求高而不適于常規工作應用。核素稀釋/氣相色譜/質譜技術(ID/GC/MS)主要用作參考系統中決定性方法的建立 及參考物質的制備與定值,此法費用昂貴,樣品處理復雜,難以推廣應用。(附

    試劑組成 代號 種類 濃度 貯存2~8℃ 
    R1 磷酸甘油氧化酶 ≥3.0KU/L 冷藏 
    (A液) 抗壞血酸氧化酶 ≥1.0KU/L  
     甘油激酶 ≥0.7KU/L  
    &nbsp4-氨基安替比林 80mg/L  
    R2 脂蛋白脂酶 ≥2.0KU/L 冷藏 
     過氧化物酶 ≥10KU/L  
    &nbspESPAS 300mg/L  
    R3(參考液) 甘油酸三脂 200mg/dl(2.26mmol/L) 冷藏
        目前幾乎所有的臨床實驗室都用酶法檢測血清TG水平,雖然方法各異,但一般都包括3個基本步驟[3,5~7]:用最合適的LPL水解TG生成甘油和 FFA;接著是轉化,該步驟一般只用一種酶,例如甘油激酶,將甘油磷酸化以進行下一步反應,或者生成中間待測物;最后是有色染料(常為醌亞胺等)或者紫外 吸收物質的形成,再通過分光光度法計算相應的TG濃度。如脂蛋白脂肪酶-甘油磷酸氧化酶- 過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GPO-PAP 法)等。此法具有簡便快速、微量、精密度高的優點,且特異性強,易于達到終點,線性范圍寬。用一步法測定的是血清總甘油酯(定義為TG和FG及少量甘油二 酯、甘油一酯之和,習慣統稱為TG)。為了消除FG的干擾,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曾推薦GPO-PAP 法的兩步酶法作為血清TG常規測定方法[7],該法不增加試劑成本和工作量,適合自動化分析,由于試劑分成兩部分加入,對正確設置分析測定參數有較高要 求。對此法能否去凈游離甘油方面有人提出質疑。針對這一情況,近來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在《關于臨床血脂測定的建議》文件中建議酶法如GPO-PAP 法作為臨床實驗室測定血清TG的常規方法。普通臨床常規實驗室可采用一步GPO-PAP法,有條件的實驗室(如三級以上醫院)應考慮開展游離甘油的測定 [1]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