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提高血球計數板易用性和精度做出最大貢獻的是Karl Bürker (1872-1957)。Bürker的計數板由一塊重玻璃板和粘到玻璃板上的三個平臺構成。三個平臺在玻璃板上平行排列;中間的平臺(25 mm x 5 mm)被一段1.5 mm寬的溝槽分成兩部分,兩端呈圓形;兩側的平臺(21 mmx 7.5 mm)比中間的平臺高0.1 mm,與其被一條1.5 mm寬的通道分開。蓋玻片蓋到兩側的平臺上之后,就形成了0.1 mm的深度。中間平臺的兩部分各有一個標尺,標尺面積是1 mm2,被劃分成了400個小方格。Bürker的計數板通過毛細管作用加載樣品;計數板上有兩個計數室,無需清洗就可以對樣品進行重復計數(圖7)。通過這一系列成功的改進,Bürker的計數板成為1921年前最常用的一類血球計數板 [1, 2]。
圖7. Karl Bürker設計和制造的細胞計數板
血球計數板網格的改進
血球計數板的網格經歷過多次改良。Thoma在1879年的設計的網格為早期的血球計數板奠定了基礎。但隨著血液學研究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這樣的網格不適合白細胞的檢測,因為白細胞的體積比紅細胞和血小板都大。
1892年,J. Zappert將網格的面積擴大至9 mm2,由九個1 mm2大小的區域組成。1894年,A. Elzholz在左側和右側各增加了三組豎線。1902年,W. Türk在Elzholz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三組橫線。此時的網格已與當今的血球計數板類似。1907年,O. Neubauer將雙線改為了單線,進一步簡化了網格的設計(圖8)[1]。
圖8. (a) J. Zappert設計的細胞計數板網格;(b) A. Elzholz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三組豎線;(c) W. Türk增加了三組橫線;(d) O. Neubauer將雙線改為單線。
總結
經過一個世紀的改進,血球計數板從其雛形發展成了現今全世界通用的精密工具(圖9)。雖然血球計數板有不同的型號,但無論在實驗研究還是臨床診斷領域,它依然是細胞計數的金標準。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會和大家分享使用血球計數板進行細胞計數的誤差來源和減少誤差的方法,以提高細胞計數以及下游實驗的準確度。
圖9. 當今的血球計數板,結合了Bürker的雙計數室和Neubauer的網格設計 [3]。
參考文獻
1. Davis, J.D., THE HEMOCYTOMETER AND ITS IMPACT ON PROGRESSIVE-ERA
MEDICINE, in Department of History1995,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rbana. p. 268.
2. Verso, M.L., Some Nineteenth-Century Pioneers of Haematology. Medical History, 1971. 15(1): p. 55-67.
3. Rouge, M. Counting Cells with a Hemacytometer. 2002; Available
from:
http://www.vivo.colostate.edu/hbooks/pathphys/reprod/semeneval/hemacytomet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