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型分類法:國際上通用的是以Fredrickson工作為基礎經WHO修訂的分類方法,主要是基于各種血漿蛋白升高的程度不同而進行分型。高脂蛋白血癥可分為6型(Ⅰ、Ⅱa、Ⅱb、Ⅲ、Ⅳ、Ⅴ型)。
該分型方法有助于高脂血癥的診斷和治療,但較繁瑣。有人提出了高脂血癥的簡易分型方法,即將高脂血癥分為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和混合型高脂血癥。
(2)基于是否繼發于全身系統性疾病分類:分為原發性高脂血癥和繼發性高脂血癥。后者是由一些全身系統性疾病所致。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腎病綜合征、腎衰竭、肝臟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糖原累積癥、骨髓瘤、脂肪萎縮癥、急性卟啉病等。某些藥物如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糖皮質激素、雌激素等也可引起繼發性高脂血癥。在排除了繼發性病因后,可診斷為原發性高脂血癥。已知部分原發性高脂血癥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例如LDL受體基因缺陷引起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而部分原發性高脂血癥病因不明。
(3)基因分類法:已發現有相當一部分高脂血癥患者存在單一或多個遺傳基因的缺陷。由基因缺陷所致的高脂血癥多具有家族聚積性,有明顯的遺傳傾向,臨床上通常稱為家族性高脂血癥(familialhyperlipidemia)。例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家族性載脂蛋白B缺陷癥、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癥和家族性異常β脂蛋白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