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鐵路白色污染罪魁禍首――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被禁產禁用14年后,如今被重新允許進入市場。這一舉動讓人感到不解,有專家從多個方面提出了質疑。
發改委解禁
2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局部調整,其中之一便是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簡稱發泡餐具)。記者昨天查閱了“21號令”,其中未對刪除發泡餐具的原因給出解釋。
記者昨天與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聯系,該司輕紡處工作人員讓記者聯系綜合處,綜合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今后一次性發泡餐具的確可以重新入市。不過對于目錄調整的原因,該工作人員表示還是得找輕紡處解答。記者此后多次撥打輕紡處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中塑協力挺
發改委為何解禁發泡餐具目前不得而知,但相關行業協會對此有一番解釋。
《中國化工報》近日報道稱,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簡稱中塑協)曹儉稱,發泡餐具能夠重新獲得合法市場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產品本身性價比高,具有特殊耐油、抗水和保溫隔熱性能,原料消耗少,垃圾產生量低,具有其他材料無法比擬的優勢,是一種安全、綠色、環保的包裝材料。二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本身并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元兇,加強回收管理和再利用才是消除白色污染的根本,我國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再利用技術也在不斷提高。
上述報道還稱,在過去十幾年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包裝分會和中塑協為了給一次性發泡餐具“正名”,做了大量市場調查,并多次向有關部門匯報情況,還組織業內企業開展行業自律行動,簽訂了《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和《環保回收責任保證書》。
由此看來,中塑協等行業協會對發泡餐具的解禁出力不小。
被指不安全
實際上,針對發泡餐具的去留,業內一直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中塑協、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兩大協會還曾公開“對掐”。
2010年8月,央視連續播出專題報道,揭露廣東大量企業使用進口廢塑料生產發泡餐具。此后,中塑協公開對外宣稱發泡餐具無毒、健康,是綠色產品。針對中塑協的說法,國際食品包裝協會駁斥稱:發泡餐具并非完全安全,尤其是盛裝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爐加熱時,未聚合的苯乙烯單體會伴隨食物進入人體,導致中毒。兩大協會的負責人還互相“揭底”――中塑協秘書長稱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負責人董金獅通過為企業做咨詢顧問來收費;董金獅則稱相關禁令打擊了一大批給中塑協交會費的發泡餐具生產企業,影響到中塑協的收益。
追問
1.解禁條件是否成熟?
發泡餐具從淘汰目錄中刪除,是否意味著相關回收再利用機制及標準都已完成?
上述聯合體中一家企業的負責人昨天明確告訴記者,他已知曉國內市場將重新對發泡餐具放開的消息,但目前公司未接到國內相關方面關于建立回收再利用機制及標準等方面的信息。
2.能否保證安全無毒?
發泡餐具回歸市場,消費者最關心的是安全問題。董金獅昨天告訴記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國家相關標準做了毒性實驗,發泡餐具在合理情況下使用,能夠保證安全。但是,該協會早在2009年針對發泡餐具進行的調查便發現,部分地區銷售的發泡餐具售價竟遠低于聚苯乙烯原料的成本價格,通過深入走訪,發現原來生產企業大量甚至全部使用進口廢塑料或回收的廢舊光盤、廢舊發泡餐盒、減震塊等制成的再生料進行生產,產品質量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央視2010年報道的“洋垃圾變餐盒”專題報道,也揭露了這一問題。
中塑協聲稱與企業簽訂了《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其中到底包括哪些企業,具體內容又是哪些,市場上仍存在的發泡餐具合格率是多少?這些問題目前都沒有公開信息披露。
3.能否確保環境友好?
中塑協稱已與企業簽訂了環保回收責任保證書,但未公布回收資金、處理技術等關鍵問題。
其中,回收資金是回收利用工作能否開展的基礎,政府如果不出資,讓生產企業掏錢看似容易操作卻很難。此前,上海曾實施“三分錢”工程,要求發泡餐具生產企業繳納回收費用,但導致產品價格高賣不動,而其他地區生產的產品借機占領了上海市場,導致“三分錢”工程徹底癱瘓。
回收技術也是一大難題。“若填埋處理,會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環境;若焚燒處理,會釋放大量有毒有害氣體。”董金獅昨天告訴記者,發泡餐具含油多不易清洗,廢水處理困難,二次污染十分嚴重。考慮到發泡餐具的這種特性,美國環保局曾指出:“這種材料可以對人類健康、野生動物、水生環境和經濟發展產生嚴重影響。”
市場探訪
北京仍在用日耗40萬
來自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最近調查數據顯示,北京每天的一次性餐盒使用量約200萬只,其中發泡餐盒占20%,每天約40萬只,使用地區集中在路邊攤和小吃店。記者昨天在左家莊附近看到,一些小店仍使用發泡餐盒打包。
鏈接發泡餐具被禁14年
發泡餐具最早于1986年開始在中國鐵路上使用,由于廢棄的塑料垃圾給鐵路沿線生態以及景觀造成了嚴重破壞,鐵道部于1991年開始研究治理鐵路沿線“白色污染”的對策,并于1995年5月起全面禁止在鐵路站車使用發泡餐具,代之以可降解餐具。
1999年1月,原國家經貿委頒布實施《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一批),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在全國范圍內淘汰因嚴重污染環境而被列為“落后產品”的發泡餐具。此后,有關部委及北京、天津等各大城市相繼頒布禁令,要求限期淘汰發泡餐具。此后,國家發改委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2011年本)中,又兩度將發泡餐具列入淘汰類產品名錄,禁止投資、進口、生產、銷售和使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記者昨天查閱到一份發改委當年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的解讀,其中有一段針對發泡餐具的專門說明:“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應用環境的變化,最初出臺禁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使用的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淘汰類調整至允許類。為了實現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使用的平穩過渡、保護環境和加強資源的合理利用,應盡快制定一次性發泡塑料行業的準入條件,建立和制定回收再利用的機制及相關標準等。上述工作完成后,擇機將其從淘汰類目錄中刪除。”這為發泡餐具的解禁埋下了伏筆。
近日,濰坊市質檢所面向全市開展“實驗室開放日”活動。記者了解到,本次活動邀請了市場監管局的特約監督人員、一線執法人員、社會群眾及學生家長40余人到實驗室現場參觀,發放宣傳資料100余份,解答技術咨詢問......
為加快質量強國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經營者主體責任,完善產品質量管理制度,市場監管總局組織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進行修訂。在吸收采納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公開征......
為規范四川缺陷消費品召回管理工作,保障消費者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根據《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品召回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四川省市場監管局制定了《四川省消費品召回......
聚乙烯(PE)是三大食品接觸塑料包裝材料之一,被廣泛用于牛奶盒、飲料杯等食品包裝生產。目前,對廢舊PE食品接觸材料的處理主要以填埋和焚燒為主,由此帶來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由上海君石生命科學研究......
在物聯網時代,智能可重寫顯示體系的發展有助于緩解日益增長的一次性電子垃圾所引起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問題,有望成為信息顯示和傳遞的重要媒介。近年來科研人員開發了多種刺激響應顏色變化材料體系用于可逆信息書......
近日,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公布2023年03月至2023年09月政府采購意向,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
據市場監管總局網站,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市場監管總局等18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進一步提高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行動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質量供給與需求......
河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全面提升產品質量若干措施的通知冀政字〔2022〕45號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現將《關于全面提升產品質量的若干措施》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
生物制藥是全球制藥業的風向標,亦是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次性技術具有靈活、快速、低成本等特點,是近年來生物制藥的關鍵新技術;而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肆虐,加速了疫苗開發商轉向一次性技術的進程。本文將帶您了......
據河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消息,該院已針對當前復工復產口罩數量需求激增,及時提供了技術支撐,加速形成一次性使用防護口罩全項檢測能力,解決了河北省內口罩企業省外排隊檢驗的難題,大大縮短了檢測距離和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