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1-09 15:36 原文鏈接: 褐藻門、紅藻門、金藻門結構與功能觀察實驗

    一、目的要求  

      掌握三門藻類的基本特征,代表植物的形態構造、繁殖和生活史。

    二、實驗材料  

      海帶屬、水云屬、紫菜屬、舟形藻屬、海藻標本。

    三、實驗內容和方法

    (一) 褐藻門(Phaeophyta)

    1.海帶(Laminaria japonica)

      (1)孢子體:藻體褐色,可分為三部分。

      帶片:扁平不分枝的帶狀體為帶片。兩側緣薄,具波狀皺褶.中部較厚,帶片的中下部最寬,向上變窄,頂端漸尖。有兩條縱溝貫于帶片中部形成“中部帶”。生殖時期,多在帶片中、下部的兩面產生不規則的孢子囊斑。常呈斑疤狀,紫褐色。

      帶柄:帶片下部,圓柱形或扁圓形的部分,長約5—10cm。

      固著器:位于帶柄的基部,由許多自帶柄基部生出的多次二叉分枝的假根組成。

    (2)取切片觀察帶片和孢子囊層構造

      表皮:帶片最外面的一層細胞,體形小,排列緊密,橫切面呈方形,細胞內含有黃褐色的載色體,細胞外面有一層膠質。

      皮層:表皮至髓之間的數層細胞,外面幾層較小,壁厚,內含顆粒狀載色體,排列不規則。向內細胞逐漸增大,不含載色體,排列整齊。皮層中有分泌腔,由分泌細胞組成。

      髓: 兩個皮層之間的部分,由髓絲和喇叭絲組成。髓絲細胞狹長,排列疏松,互相連接,喇叭絲是一些髓絲細胞兩端膨大成喇叭形,具彼此相連而成,起輸導作用,取少許帶片髓部離剖材料作裝片觀察髓絲和喇叭絲。

      孢子囊層結構:由孢子囊和隔絲組成,二者都是由帶片表皮細胞分化發育而來,孢子囊棒狀,經過減數分裂形成游動孢子(n)。隔絲位于孢子囊之間,比孢子囊約長1/3。隔絲的下部線形,上部膨大成棒狀,含顆粒狀載色體。隔絲的頭部有半透明的膠質冠。

    (3) 配子體和幼孢子體

      雌配子體:游動孢子萌發而成,由一至幾個細胞組成,雌配子體的頂端細胞形成卵囊,內含一卵,成熟時從壁逸出附著于卵囊的口上等待受精。

      雄配子體:游動孢子萌發而成,由十幾個或幾十個細胞組成的具分枝的絲狀體,雄配子體的每個細胞都可形成一個精子囊,其內的原生質體形成一個具有兩根側生不等長鞭毛的梨形精子。精子囊成熟后放出,隨水漂游至卵囊時與卵結合成合子。合子不經休眠就分裂形成幼小的孢子體。

      幼孢子體:由合子萌發形成,幼小的孢子體尚未脫離卵囊,稍大一些的,已有了帶片、帶柄和固著器的分化。

    (二) 紅藻門(Rodophyta)

    1.紫菜屬(Porphyra)

      (1)植物體形態:看示范標本,藻體為由單層或雙層細胞組成的葉狀體,紫色,長卵形或不規則形。邊緣有波狀皺褶。葉狀體的基部生有圓盤狀固著器。

      (2)果胞、精子囊、營養細胞和果胞子囊:取裝片觀察:

      果胞:由葉狀體的營養細胞形成,一個營養細胞形成一個果胞,成熟果胞形成似短頸花瓶,短頸部是果胞突出的喙,稱受精絲,果胞內含一卵。

      精子囊:每個營養細胞都可以轉化形成精子囊。囊內產生64或128個精子。

      營養細胞:具有一個明顯的星芒狀載色體,中央有一蛋白核,細胞核通常偏于一側。

      果胞子囊:精子經受精絲進入果胞,與卵結合形成合子。合子不離開母體,果胞發育成果胞子囊。其內的原生質體經

    2.殼斑藻時期(絲狀體階段),取裝片觀察:

      果胞子成熟后放出,粘附在貝殼上萌發,形成具分枝的絲狀體,即殼斑藻。絲狀體上的每個細胞都可分化成殼孢子囊。經減數分裂產生單倍的殼孢子。孢子散出,萌發后形成葉狀體。

    (三) 金藻門(Chrysophyta)

      此門包括金藻綱,黃藻綱和硅藻綱,我們只觀察硅藻綱中的舟形藻屬(Navicula)。取少許生活材料制片,在高倍鏡下觀察下列內容:

      (1)藻體形態和運動:通常單細胞,生活在淡水中,種類多,量亦大,細胞形似一個紡錘形扁平的盒子,殼面呈紡錘形,環面呈長方形。

      (2) 從殼面觀察以下結構:

        端節:兩個,位于殼面的近二端,是細胞壁向外增厚而形成,顯微鏡下觀察為發亮的小圓點。

        中央節:一個,位于細胞的中央,是細胞壁向內增厚形成。

        脊: 在兩個端節至中央節之間各有一條近似“S”形裂縫。細胞質膜在此處與外部水接觸。

        載色體:兩個,黃色,板狀,位于細胞的兩側,貼近兩側的細胞壁。

        脂肪滴: 細胞質中發亮的小圓點。

        細胞質橋:位于細胞中央,二個板狀載色體之間的一團半透明細胞質。

        細胞核:位于細胞質橋中,常為中央節掩蓋。

        花 紋: 在兩側細胞壁的邊緣部分可以看到與細胞長軸垂直的羽狀花紋。

      (3) 從環面觀察下列結構:

        載色體: 板狀,幾乎充滿整個細胞。

        花 紋:在上、下殼邊緣可看到花紋,但不易看清。

    四、幾種海藻的示范觀察

    1.褐藻門

    (1) 馬尾藻屬(Sargassum)

      此藻是不產生無性生殖孢子的代表,植物體有高度分化。藻體分固著器,枝干和葉三部分。固著器有盤狀、錐狀等多種。主干圓柱狀并有向四周輻射的分枝。葉扁平、具有氣囊。生殖托生于葉腋處,紡錘形或圓錐形。

    (2) 裙帶菜(Undaria pinnatifida)

      屬海帶目,裙帶菜屬。孢子體明顯地分為葉片,柄和固著器三部分,固著器由叉狀分枝的假根組成,假根尖端略粗大。柄部稍長,扁平,邊緣有寬大的、木耳狀重疊的肉質皺褶,富含膠質,其上密生棒狀的孢子囊和隔絲。葉片大形,羽狀深裂,具中肋。

    (3) 網地藻(Dictyota)

      屬等世代綱,藻體扁平,多級叉狀分枝,無中肋,分叉呈扇形,枝的頂 端圓形,固著器絲狀。

    2.紅藻門

    (1) 石花菜藻(Gelidium)

      藻體圓柱狀或扁壓,兩側具羽狀分枝,組織緊密強韌。

    (2) 江籬屬(Gracilaria)

      藻體直立叢生,圓柱狀或扁葉狀,暗紅色或微帶綠色,軟骨質。互生或二叉分枝。藻體上常具有疙瘩狀突起。

    (3) 蜈蚣藻屬(Gracilaria)

      藻體直立。固著器圓盤狀,常具短柄。植物體一般為羽狀,掌狀或叉狀分枝,形似蜈蚣,粘滑柔軟,藻體側面常具有芽狀付枝。

    五、繪圖  

      1.海帶帶片橫切(示帶片和孢子囊層構造)。

      2.舟形硅藻殼面觀(示節、脊縫、載色體、細胞質橋和羽狀花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