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型基因組編輯工具:TALE分析家蠶油蠶突變基因BmBlos2,首次在個體水平利用人工核酸酶實現可遺傳的大片段基因組刪除。相關成果公布在PloS One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西南大學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夏慶友,第一作者為馬三垣,夏慶友教授為西南大學蠶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亦是西南大學首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專業領域為蠶桑分子生物學、生物技術、基因組及生物信息學,曾于2004年和2009年先后在Science雜志上公布家蠶基因組圖譜和家蠶遺傳變異圖譜。
TALE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Like Effectors)――即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蛋白,是植物致病菌Xanthomonas通過III型分泌系統注入到宿主細胞內的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的DNA結合結構域:該DNA結合結構域不同于其他已知的DNA結合結構域。它是由不同數量的重復單元組成,每一個重復單元特異識別一個 DNA堿基對。大多數情況下每個重復單元由34個氨基酸組成。這34個氨基酸中除了第12,13位的氨基酸變化較大之外,其他氨基酸高度保守。這兩個不保守的氨基酸被命名為RVD(repeat variable diresidue)。每個重復序列中12,13位的氨基酸和識別的核苷酸種類有特殊的一一對應關系。
由于TALE蛋白的特異DNA序列識別以及靈活的可組裝性,因此這種蛋白在分子生物學中的應用具有巨大前景――科學家們可以設計組裝任意的TALE單元去識別目標DNA雙螺旋序列。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就利用這種新技術對家蠶油蠶突變基因BmBlos2進行了敲除,同時總結和分析了基因敲除過程中的多種規律,為家蠶乃至整個昆蟲的基因組編輯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除此之外,常規的基于TALEN的基因敲除是通過在基因組的某個位點實現定點破壞實現的,這種破壞一般都是少數幾個堿基的缺失、插入或突變。在遺傳操作中,往往需要大片段基因組的變異以實現基因簇刪除、多基因刪除、調控區域刪除、外源標記基因刪除等特殊需求。為此,這篇文章還探索了利用TALEN實現可遺傳的大片段基因組刪除并獲得成功,這也是首次在個體水平利用人工核酸酶實現可遺傳的大片段基因組刪除。
家蠶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昆蟲、文化載體和模式生物,其不但在蠶絲產業的發展和絲綢之路的文化傳播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蠶絲纖維新材料、生物反應器和模式生物中也逐漸凸顯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這項研究獲得的遺傳改造系統為剪切家蠶油蠶基因BmBlos2靶序列的轉錄激活子樣效應因子核酸酶TALEN,其中TALEN能夠準確識別結構為 T(Nn)A的靶序列,并在基因組中實現堿基的缺失、插入或替換,在基因組中實現對目的基因的編輯,這些基因組長片段刪除系統的制備方法和應用有助于目的基因的遺傳改造,獲得豐富的遺傳資源。
關于TALEN的應用,近期來自香港中文大學、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也成功利用這一技術在爪蟾胚胎中獲得了高效的靶向基因敲除。
附;
TALENs與傳統鋅指核酸酶(ZFNs)技術比較:TALENs是一種可靶向特異DNA序列的酶,它借助于TAL效應子一種由植物細菌分泌的天然蛋白來識別特異性DNA堿基對。TAL效應子可被設計識別和結合所有的目的DNA序列。對TAL效應子附加一個核酸酶就生成了TALENs。TAL效應核酸酶可與DNA結合并在特異位點對DNA鏈進行切割,從而導入新的遺傳物質。相比于傳統的鋅指核酸酶(ZFNs)技術,TALENs具有獨特的優勢:TALENs更便宜、更有效。可以靶向更長的基因序列,并且相對更容易于構建。已成為了科研人員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和潛在基因治療應用的重要工具。
成語有云:畫蛇添足,形容做事多此一舉。但蛇真的無腳嗎?爬行動物專家認為,蛇的祖先是蜥蜴,在遠古時期,蛇是有腳的,只是在演化過程中慢慢失去了。近日,這一說法得到了進一步證實。經過5年的研究,基于大規模多......
日前,由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26個科研單位聯合開展研究,繪制出了基于36個族群的中國人泛基因組參考圖譜,相關成果于北京時間14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發表。這也是我國科學家首次自主進行......
谷子即小米,起源于中國,作為糧食作物深受老百姓喜愛。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特色農作物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團隊,通過對谷子種質資源的基因組分析,組裝了首個谷子高質量圖基因組,系統闡明了......
密歇根州的酸櫻桃產量在全美名列前茅,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啟動了一個項目,旨在確定與酸櫻桃樹晚開有關的基因,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氣候的需要。他們首先將晚開的櫻桃樹的DNA序列與一個相關物種--桃子的......
一種50多年前收集并在實驗室中生長的單細胞藻類,原來是一個由曾經獨立的生物組成的奇怪的集合體,里面有不少于7個不同的基因組。4月27日,相關成果發表于《當代生物學》。“據我所知,單個細胞中有7個不同的......
人類約有2萬個基因,僅占DNA的2%,剩下的98%是什么?這些區域如同基因組中的“暗物質”,有待科學家去發現。非編碼RNA(核糖核酸)是基因組“暗物質”中的一類重要分子,最近十幾年才被發現。它們不僅在......
科學家們發現了Spirostomum的超快收縮的分子基礎,Spirostomum是一種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快速運動而聞名的毫米級單細胞原生動物屬。利用從RNAi獲得的高質量基因組,研究人員發現收縮結構,即......
一種新發現的氨基酸化合物被發現成功地治療了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表著向開發這種迅速蔓延的健康狀況的首個人類治療方法邁出了重要一步。密歇根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了DT-109,一種基于甘......
自從20多年前科學家首次讀取果蠅的遺傳密碼草圖以來,基因組學領域開始在理解生物學基本問題方面取得重大飛躍。現在,來自50家機構的150多名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特刊上發表了11篇不同的論文,帶......
來自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暴露于環境中常見的合成化學品混合物會影響兒童和年輕人的多個關鍵生物過程。這些過程包括脂肪和氨基酸的代謝。這些生物過程的破壞增加了各種疾病的可能性,包括發育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