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記者從2018年汛期海洋預警報工作總結會上獲悉,近年來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臺風呈增多趨勢。
以2018年為例,有11個達強臺風以上的熱帶氣旋在西北太平洋活動,包括4個強臺風和7個超強臺風,而常年平均是每年熱帶氣旋中達到強臺風級別以上的個數約為8-9個。
其中,8月份熱帶氣旋生成個數明顯偏多。2018年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9個熱帶氣旋,為1995年至今8月份生成個數最多的年份;影響東海海域的熱帶氣旋數偏多,2018年熱帶氣旋中心進入東海海域的有10個,較1981-2010年30年氣候值6.2個明顯偏多。
會議分析了2018年我國主汛期海洋災害呈現3個顯著特點。一是海洋災害發生次數多,臺風風暴潮、海浪過程均多于近5年平均水平,“瑪利亞”和“山竹”過程海洋災害嚴重;二是臺風北上次數多,但全年溫帶過程次數明顯偏少,影響長江口以北的海洋災害過程達到5次,北海區僅發生了6次較為明顯的溫帶海洋災害過程;三是雙臺風風暴潮、海浪過程多,一年之內,出現了2次雙臺風風暴潮、臺風浪同時影響我國沿海,這在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對臺風快速增強過程(RI:24小時內最大風速增強大于15ms-1)的漏報和低估,是目前業務中制約臺風強度預報準確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提升對于RI物理機制的理解對提高臺風強度預報的準確率至關重要。已有的觀......
近日,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閻貧團隊通過多道地震剖面觀察發現南海東北部裂谷盆地內部出現陸殼裂洞。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地球系統》。陳昌亮為該論文第一作者,閻貧、......
人民日報7月27日電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持續逼近我國東南沿海,中國氣象局啟動臺風一級應急響應,中央氣象臺27日18時繼續發布臺風紅色預警。國家防總于27日21時將針對福建、廣東兩省的防汛防臺風三級......
中央氣象臺7月26日10時發布臺風紅色預警: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DOKSURI)(超強臺風級)的中心26日上午8點鐘位于我國臺灣省鵝鑾鼻偏南方大約350公里的巴士海峽南部海面上,就是北緯18.8......
今年第4號臺風“泰利”剛剛過去,第5號臺風“杜蘇芮”接踵而至。據央視網,中央氣象臺7月25日18時發布臺風橙色預警: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DOKSURI)(超強臺風級)的中心25日下午5點鐘位于我......
預計未來三天,西南地區等地有較強降雨,華北地區多雷陣雨天氣中央氣象臺7月24日06時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預計將于28日早晨至上午登陸福建沿海(強臺風級,45至50米/秒,14......
對話與合作是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化解矛盾和分歧、增進各方互信的最佳途徑。在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的進程中,東盟國家應增強自主性,排除來自美國的影響和干擾當前,東盟國家和中國正積極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OMG)研究員李偉帶領的“海底地貌與沉積動力學”研究團隊,聯合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等,探究了南海西北部平緩陸坡區(<0.5°)一個孤立存在......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孫珍研究員團隊在南海中新世海相紅層成因研究方面取得最新進展,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GondwanaResearch(《岡瓦納研究》)上。張哲博士為論......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研究員杜巖團隊在衛星觀測海表鹽度偏差的區域分布及其主導因素研究上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博士研究生歐陽雅婷為第一作者,杜巖研究員、張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