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班牙人報》網站8月10日報道,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罹患大多數癌癥,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科學之謎。主要的假說將其歸因于一些行為:從長期來看,男性吸煙、喝酒、吃促炎食物的比例都更高,這些都是致癌因素。然而,發表在《臨床醫師癌癥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相較于環境因素,生物因素更可能造成男女之間的這種差別。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下屬國家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說,了解男女之間癌癥發病率差異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預防癌癥和改善治療。為此,他們收集了21種癌癥的數據,涉及年齡介于50歲至71歲之間的約17萬名男性和12萬名女性,他們曾作為志愿者在1995年至2011年間接受了有關飲食和健康的研究。
在此期間,該男性群體的新發癌癥有17951例,女性群體的新發癌癥有8742例。男性只有甲狀腺癌和膽囊癌的發病率低于女性,而食道癌的發病率則是女性的10倍,喉癌、胃癌和膀胱癌的風險均為女性的3倍以上。該研究沒有涉及女性最常見的癌癥——乳腺癌。
報道稱,即使在調整了各種接觸潛在致癌物的數據后,男性的患癌風險依舊更高。研究人員發現,行為因素會誘發“部分”病例,但不同的癌癥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只有11%的食道癌可以用男性生活習慣來解釋,而在肺癌病例中,這一比例上升到50%。
這些發現表明,兩性之間存在著決定性的生物差異。這些差異可能是生理、遺傳或免疫方面的,或許是男性更易患癌背后的原因。該項研究的帶頭人薩拉·杰克遜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差異不能僅僅用環境因素來解釋。它說明男性更容易得癌癥是有內在原因的。”
在文章附帶的一篇評論中,作者主張采用多學科的方法來開展性別差異研究,并設計更好的預防方案。他們說:“在預測癌癥風險和進行初級預防、早期治療和患者監測時,都應將性別作為一個生物變量納入考量。無論是癌癥還是其他高發疾病,研究和辨明性別差異是一個有待攻克的挑戰。”
被診斷為帕金森疾病的男性要多于女性,其背后的原因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問號,但性別差異仍然是研究人員越來越感興趣研究的領域。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PJParkinson'sDisease上題為“......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一篇題為"Globalcancerburdengrowing,amidstmountingneedforservices"的研究報告。......
癌癥是全球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近年來,由于飲食、環境、人口的老齡化等因素,全球癌癥發病率不斷增長,癌癥作為主要死因的情況日益突出。2024年2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WHOIARC)發布......
【最新癌癥統計報告:癌癥死亡率持續下降】最近,美國癌癥協會發布了《2024年癌癥統計報告》,報告顯示癌癥死亡率持續下降的趨勢,這一積極變化歸功于早期檢測技術、治療創新和吸煙人數減少。然而,一些癌癥類型......
最近,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劉三宏和海軍軍醫大學的張衛東團隊在CellReportsMedicin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一種名為BenzosceptrinC(BC)的海綿天然提取物,其在癌癥免疫治療......
annexin-A1的高表達水平與目前治療選擇有限的多種癌癥(包括三陰性乳腺癌、胰腺癌、結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的總生存率較低有關。一項新的研究強調了MDX-124的有效性,MDX-12是第一種靶向ann......
循環腫瘤細胞是液體活檢的重要臨床標志物。有沒有一雙靈活的大手,可以收放自如,既能牢牢抓住循環腫瘤細胞,又可以將它按需釋放?日前,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新材料研究院研究員劉磊團隊研制出一款多功能仿......
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女性是其中重要的參與者、貢獻者。2023年12月,2023女性科技創新先鋒論壇在北京召開,女性科技工作者受到關注。近年來,得益于一系列政策,我國女性科技工作者數量......
根據近日發表于《男科學》的一項新研究,如果丈夫在妻子懷孕前有飲酒習慣,會對胎兒發育產生負面影響。經常飲酒的男性的精液會影響胎盤發育、產生胎兒酒精綜合征(FAS)相關的大腦和面部缺陷,甚至會影響試管嬰兒......
當有人開始哭泣時,其他人常常會感到同情和關心,但其背后的生物學原因不僅僅是激發了同情心。據發表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雜志上的論文,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眼淚含有一種可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