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部批復了關于藏區青稞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由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承擔。據悉,該項目主要研究內容為青稞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精準評價與種質創新。
“按照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規范,將對1000份青稞種質材料進行精準鑒定和評價,篩選出綜合性狀優異或具有突出性狀的種質50份,利用篩選的優異青稞種質與當前推廣品種進行雜交、選育,創制符合育種需求的青稞新種質。”自治區農科院青稞研究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據了解,該項目的研究任務為進一步完成西藏青稞種質資源收集、鑒定和評價,建立西藏青稞種質資源保存庫及其信息數據庫,挖掘重要性狀功能基因,從而創新種質。在青稞品種遺傳改良方面,通過分子標記、基因定位、染色體工程輔助選育,引種與育種相結合,鑒定與實驗室分析結合,聚合優質、抗逆、特異等重要性狀基因,培育目標性狀突出、生產性能良好的新品種(系)4個~6個,構建青稞分子育種技術體系,從而開展研制青稞高效繁殖技術,開展增產理論和技術模式研究,建立高產高效綠色增產技術指標。
“項目建成后將顯著提高麥類生物學與遺傳育種學科群在麥類作物生物學特性及重要性狀遺傳規律研究、麥類作物育種技術與材料創制的能力,每年可標記5個~10個重要基因,創制青稞高產、優質、抗逆、抗病蟲等材料177份,篩選出抗病、抗旱、抗蟲青稞材料5份~10份。”該負責人介紹。
此外,該項目還會在青稞功能食品生物學基礎與開發技術方面進行研究,重點研究青稞輔助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抗氧化物功能因子生物學基礎和生化機理,研制提取、分離純化技術。
畢業在即,不同于其他同學忙著為前程而奔波,揚州大學農學院畢業生王楚鑫放棄了多家單位的高薪聘請,一頭扎進試驗農田,繼續從事作物遺傳育種研究。但像王楚鑫這樣不愛城市愛沃野,選擇繼續在農業領域深造甚至就業的......
農歷四月,麥穗尚青,正是北方小麥揚花灌漿的關鍵時刻,而一顆為中國小麥殫精竭慮80余年的心臟卻永遠停止了跳動。2022年5月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小麥遺傳育種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5月9日,我國小麥遺傳育種學科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小麥遺傳育種學家,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莊巧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5月8日16時......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一粒種子關乎民眾的飯碗。為讓中國人的飯碗裝滿優質中國玉米,近40年來他不停追夢,竭力傾灑玉米育種事業,帶領團隊通過創造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優異玉米新種質,改變了中國地方種質原始創新不足......
轉基因名字讓人恐慌,準確應叫分子雜交育種“轉基因這個名字,我不太喜歡。因為別人聽了,什么是轉基因啊,轉個什么基因啊,老百姓聽了就恐慌。”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就轉基因問題,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肉羊遺傳育種創新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在綿羊肥尾性狀功能解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揭示了中國地方綿羊品種在適應性馴化過程中,如何通過基因組層面的選......
人的一生,總是面臨諸多選擇。對中科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下稱華農)教授盧永根來說,生逢大時代,歷經數十載風雨滄桑,其面臨的選擇之多,更是常人難以想象。1949年,新中國成立,盧永根本可以選擇留在香港中......
8月4日,中國林科院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召開會議,聘任曾慶銀為實驗室主任。中國林科院院長張守攻出席會議,副院長儲富祥主持會議。中國林科院人教處負責人宣讀了中國林科院關于聘任曾慶銀為林木遺傳育種國家......
作為農業領域實力最強的高校之一,華中農業大學在作物遺傳育種、微生物學、果樹學、分子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等學科領域一直很有優勢。近幾年,華中農業大學的這些優勢學科發展也都非常迅速。繼上個......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在線發表河北農業大學馬峙英教授棉花遺傳育種課題組題為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discov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