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浦東新區“全國科普日”活動之際,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24日亮相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主辦的墨子沙龍,和觀眾分享“人類、病菌與疫苗”話題,并就大眾關心的新冠疫苗“三問”,一一作答。
一問:病毒變異后,新冠疫苗還管不管用?
新冠病毒變異后,疫苗還管不管用?高福表示,疫苗提供基礎免疫,包括防感染,防發病,防傳播,防重癥、死亡四個方面,“奧密克戎盡管有了變異,我們的疫苗刺激防護,在防感染上大打折扣,防發病上打了一點點折扣,防傳播上也打了一點折扣,但在防重癥、防死亡上效果非常明顯。所以大家一定不要不相信疫苗。”
二問:第四針、第五針等新一代疫苗是否有必要一直接種下去?
針對變異的病毒,一些國家也推出了新一代疫苗。對于是否有必要一直接種新疫苗?高福指出,人類第一次這么大規模地通過疫苗接種來預防冠狀病毒,既然是第一次,這里面就有很多未知,我們今天做的很多決策都是動態的,會根據進一步科研成果來決定下一步怎么做,“目前已有的數據支持打了兩針之后再打加強針,再打(第)四針,甚至打(第)五針。目前我們國家的疫苗接種遵循自愿原則,隨著時間推移也會進行動態調整。”
他還指出,接種疫苗要“少量多次”“間隔一定時間”。他舉了個例子,比如“朝陽群眾”識別壞人就是靠不斷地認;我們的疫苗有類似的作用原理,比如每半年打一針,來喚醒免疫細胞,讓它認出新冠病毒。
三問:怎么看待疫苗副作用?
對于接種疫苗與肺結節風險,高福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二者之間有密切關系。但他也表示,這個疫苗還有它自身的缺憾,這給青年(科研人員)提出一個新問題,今后我們對肺臟免疫要進行很好的研究。
他表示,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一直在求平衡,比如,坐飛機會墜機、坐火車會出軌、走路會摔倒,但大家并沒有(因可能的風險而將之全盤)否定。我們現在面臨這么大規模的疫情,疫苗既幫助我們防止個體的死亡或重癥,又幫助我們保護群體不發病,所以當人類沒有別的選擇的時候,我們就是需要疫苗。
普通疫苗從研制到上市大概需要耗時十年,新冠疫苗的快速上市也讓外界存在一定疑問與顧慮。對此,高福表示,這是需求導向,新冠疫苗研制上市得快,確確實實與疫情來得太兇猛、人類迫切需要(疫苗)有關系,但另一方面,這也證明,如果再遇到類似的疫情,相關的疫苗、藥物完全可以走“綠色通道”。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蔣學龍課題組與安徽師范大學等單位合作,在長尾鼩鼱屬分類和系統演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這一研究在喜馬拉雅地區發現2個哺乳動物新種以及一個待描記新種。圖為雪山大爪鼩鼱生態照。中國科學......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蘇剛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利用自己發展的精確高效有限溫度張量重正化群方法,完整給出了Shastry-Sutherland晶格量子磁性模型的壓力—溫度相圖,發現該相圖與水的相圖極為相似,同......
近日,國家衛健委官網更新領導班子,顯示曾益新已任國家衛健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正部長級)。個人簡介:曾益新,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
導讀北京時間10月2日,匈牙利出生的生物化學家KatalinKarikó(卡塔琳·卡里科)和美國免疫學家DrewWeissman(德魯·魏斯曼)因為他們的研究成果,導致了兩個最重要的COVID-19疫......
2023年10月4日,《NationalScienceReview》期刊在線發表題為《DecodingEffectsofPsychoactiveDrugsinaHigh-DimensionalSpac......
2023年10月2日下午5點45分,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Karikó)和德魯·維斯曼(DrewWeissman),他們因為研發的mRNA技術,推動COVID......
氫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也是元素周期表中最簡單的元素。在常溫常壓下,氫以氣態分子的形式存在。然而,在一些極端的條件下,例如巨行星內核、聚變實驗中,稠密的氫(或其同位素)表現出更加豐富的相圖,其中可能包......
中新網南京10月2日電(記者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日消息,北半球金秋十月,成為星空愛好者的黃金季節。天宇在十月期間迎來群英“接檔”:金星合月、日環食、獵戶座流星雨極大、金星西大距、土星伴月......
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17點45分,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名單揭曉:KatalinKarikó和DrewWeissman,他們在核苷堿基修飾方面的發現,使新冠肺炎mRNA疫苗的研發成為可......
嫦娥激光三維敏感器工程樣機測試。 本文圖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承擔“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科學與工程載荷研制任務,為世界首顆量子實驗衛星“墨子號”研制量子密鑰通信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