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的一條新聞,估計讓一些發揮失常或有其他選擇的考生心里“咯噔”一下。
因為在該新聞中,河南省今年首次明確了對違背志愿失信行為的懲戒措施:對于在2018年普通高招錄取中不履行志愿約定的失信考生,明年高考志愿填報數量將限制為不超過兩個;考生失信事實將記入其個人誠信檔案,高校可據此選擇錄取或拒絕失信考生。
一直以來,河南都是全國高考考生競爭最激烈的省份之一。今年,河南考生人數更是達到98.8萬人,比去年增加了12.2萬人。而與此相對應的是,據數據顯示,河南省本科錄取不報到考生人數也在逐年增加。由此看來,河南省出臺這項措施,可謂事出有因、恰逢其時了。而且,在全社會建立征信系統呼聲比較高的情況下,這一做法似乎也值得肯定。
那么,這一懲戒措施真的就沒有問題了嗎?
誠然,本科錄取不報到考生的存在,以及近年來其人數的不斷增加,確實會造成招生名額的浪費,也可能會影響一些高校對河南省招生計劃的投放。但筆者以為,這不應該成為該懲戒措施出臺的理由。
俗話說,高考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那段歲月是頗為艱苦的。試想,擠過橋去的人是否會無緣無故地返回去,來年再擠一次?
當然,也許會有這種無視誠信、游戲考試的考生存在,但筆者相信,這樣的人微乎其微。那么剩下的,要么是沒能去成自己最想去的院校,選擇復讀;要么是由于家庭或個人原因,選擇就業。
但要所有錄取卻不報到的考生都為此事付出代價,而且沒有絲毫挽回的余地,似乎欠妥。
筆者以為,對待考生不妨寬容一些,在這項懲戒措施之外再附加一條,要求其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說明,然后再公開進行補錄,同時規定考生錄取不報到的次數最多為一次或兩次,并向錄取高校付出一定的費用作為補償;逾期未作出說明的,再按照原規定執行。
這樣,既可以維護考生入學的公平,也能增強考生的誠信意識。
“本來還沉浸在過了復試的喜悅中,突然得知自己的專碩3年。”今年3月份,來自江西的考生李雨在社交媒體上如此表達對讀研“加時”的心情。近幾年,國內多所高校開始對研究生的修業年限進行調整,將專碩延長至3年。......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卓越工程師高校名單。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二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工作的通知教研廳函〔2023〕8號有關省、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有關高......
8月31日上午,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進展成效、國家支持教師隊伍建設有關工作和第39個教師節系列宣傳慶祝活動安排,并發布2023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
江蘇省政府關于程海波等職務任免的通知(蘇政發〔2023〕76號)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省市屬高校院所領導班子換屆,經研究決定:任命程海波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試用期一......
近日,"高校1.31億科研經費成果轉化率為0"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7月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審計廳廳長羅海山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作了《關于2022年度自治......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審計廳廳長羅海山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作了《關于2022年度自治區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上述報告披露了廣西在科教振興資金審計方面的相關情況。審計......
日前北大、清華、浙大、武大等多家高校陸續宣布對社會公眾開放校園并公布了詳細的預約方式北京大學7月8日,北京大學將恢復校園預約參觀通道,訪客可提前7日通過“參觀北大”微信小程序進行預約。每日可預約時段為......
近年來,每當高考成績公布后,國內知名高校間便會打響“招生大戰”,并在其間暴露出各種問題。原本各名校已占盡招生優勢,但為了爭搶高考“高分”考生,依舊不惜血本,影響相當惡劣。應該說,名校本不想這樣——僅人......
6月29日,多所高校停用微信支付一事沖上熱搜。此前,西北大學發布公告稱,因騰訊公司微信支付將于7月1日起對校園場景用戶進行精細化管理,除收學費外,其它收費均會受到限制并收取0.6%的手續費。為維護師生......
記者6月21日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辦公廳日前發布通知,要求規范做好高校畢業生去向登記。高校要指導本校畢業生(含結業生)在離校前及時使用去向登記系統(由各省份確定的全國登記系統或省級登記系統)自主登記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