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報告
患者男性,67歲。患者因左眼眼紅眼痛伴視力下降3 d入院,患者3 d 前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出現左眼眼紅眼痛伴視力下降,未到醫院就診,自行在家中點氯霉素滴眼液,癥狀加重明顯后入我院治療,患者4年前曾因外傷行左眼深板層角膜移植,術后視力欠佳,無排斥現象,病情穩定,術后一直使用氟米龍滴眼液。
入院檢查: Vod: 0.4,Vos: 手動/眼前,左眼眼瞼中度水腫,球結膜混合性充血(+ +) 伴水腫,角膜中央可見5 mm×4 mm 白色潰瘍灶,稍隆起,表面可見壞死組織,隱見前房無積膿,余眼部結構窺不清。Angio-OCT 檢查示角膜病變侵及1/2角膜植片厚度。給予角膜刮片、細菌培養、真菌培養、藥敏實驗等,角膜刮片未找到真菌菌絲,但考慮患者有長期點激素類滴眼液的病史,暫時按抗真菌治療,第2天病情加重,角膜中央可見7 mm×7 mm白色潰瘍灶,前房積膿約1 mm,病情發展迅速,與真菌性角膜潰瘍病情不大相符,考慮銅綠假單胞菌角膜潰瘍的可能,加大了抗細菌治療的力度,第3天,實驗室檢查結果示: 銅綠假單胞菌。
藥敏實驗結果示對頭孢他啶、慶大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敏感,調整用藥給予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滴眼液頻點,1 h 1 次,慶大霉素2 萬 u 球結膜下注釋,每日1次,阿托品眼膏每晚1次,全身靜脈滴注頭孢他定3.0 g,每日2次,行局部病灶切除,2周后角膜潰瘍病灶逐漸減小,前房積膿消失后加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及妥布霉素滴眼液改為每日4次,3周后Vos: 指數/50 cm,角膜潰瘍病灶消退,殘留角膜云翳,前房(-) ,瞳孔對光反射(+) ,晶狀體混濁,眼底窺不清。
討論
銅綠假單胞菌角膜潰瘍由于銅綠假單胞菌不僅分泌外毒素而且同時分泌內毒素,因此病程發展迅速,銅綠假單胞菌毒力很強,但侵襲力弱,它必須通過破損的角膜上皮才能致病,常見于角膜異物取出后,該患者否認眼外傷病史,考慮角膜移植片的神經營養調節能力差,對外界損傷抵抗力弱,點眼藥水不規范,致使角膜上皮損傷,同時患者角膜移植術后長期點氟米龍滴眼液,可能是氟米龍滴眼液受污染所致,因此滴眼液的日常使用應引起廣大患者的重視。
患者曾行左眼深板層角膜移植,術后配合長期應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從而有效降低排斥反應,當角膜移植片感染銅綠假單胞菌時,激素類滴眼液停止使用是否會引起角膜免疫排斥反應,如此多方面大劑量的進行抗銅綠假單胞菌治療,是否會加重角膜移植片的進一步損傷,未找到相關文獻解惑,但經過一系列對應治療后,患者癥狀好轉,說明角膜移植片能耐受短期大劑量的藥物治療,而無不良反應。
在銅綠假單胞菌性角膜潰瘍中、晚期適當使用激素確能減輕角膜水腫及防止潰瘍進展,降低角膜移植片免疫排斥的風險,關鍵是激素的使用時機及用量的把握。因實驗室檢查有一定的滯后性,早期詢問病史及了解不同角膜潰瘍的特征對臨床醫生十分重要,對發展迅速的角膜潰瘍要警惕銅綠假單胞菌角膜潰瘍的可能,首先應給予足量廣譜抗生素治療,等實驗室檢查及藥敏結果出來后再進一步針對性調整用藥,可縮短療程,挽回視力,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