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近年來,關于食品和血液中鉛超標問題的報道呈遞增趨勢,鉛污染中毒事件也頻頻發生。為此,環境保護部編制了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統籌規劃重金屬污染治理。血鉛水平能準確地反應出機體鉛中毒程度,因此判定鉛中毒最常用的有效方法就是檢測血鉛。本文主要介紹鉛檢測中的注意事項,并就衛生部相關標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近年來,鉛污染中毒事件頻頻發生,如陜西省鳳翔部分居民血鉛超標事件、湖南武岡的鉛中毒事件等等。環境保護部組織為此編制了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將鉛、汞、鎘和鉻等重金屬作為防治重點,統籌規劃重金屬污染治理。環境保護部同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等8部委將推出《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并在全國開展重金屬污染企業排查和執法的大檢查活動。鉛檢測中有許多必須注意的問題,否則會導致錯誤的結論。

    鉛污染及中毒

    鉛污染概況

    人類的生產生活都容易對空氣、水體和土壤環境造成鉛污染。鉛礦的開采、鉛銅冶煉、鋼鐵生產、燃煤燃油、蓄電池生產、硅酸鹽水泥工業,還包括含鉛農藥以及鉛化合物(如鉛丹等)的生產和使用,汽車排出的含鉛廢氣等都是造成鉛污染的主要原因。鉛是蓄積性毒物,主要經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人體,并蓄積在肝、腎、骨、脾、腦中,引起中毒。

    鉛中毒癥狀

    超過一定限值的鉛及其化合物進入人體會對很多臟器產生不良影響,其癥狀包括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便秘、腹絞痛、眩暈、煩躁不安、失眠、嗜睡、易激動、面色蒼白、心悸、氣短、腰痛、水腫、蛋白尿、血尿等等,嚴重者還會出現腎衰竭。

    血鉛標準及分析中的問題

    國際衛生組織規定的血鉛標準

    判定鉛中毒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檢測血鉛,血鉛水平能準確地反映出機體近期鉛中毒程度。因此,國際衛生組織規定了以下血液中鉛的標準:

    0~99 μg/L是正常血鉛水平;

    100~199 μg/L為鉛中毒;

    200~249 μg/L為輕度中毒;

    250~449 μg/L為中度中毒;

    450 μg/L及以上為重度中毒。

    同一死者的血樣檢測相差716倍

    據《工人日報》2009年8月報道,家屬委托浙江和湖北兩家有資質的血鉛檢測單位對同一死者的血液進行分析檢測,結果一家報出187μg/L,另外一家的結果為134000μg/L。前者為正常血鉛,后者則是重度中毒,兩份檢測結果竟相差716倍。

    究其原因,一是對死者采血時間、采血時的周圍環境等決定了血樣的代表性,若不是同一份血樣,結果肯定沒有可比性,在此不對該問題展開分析;二是目前我國規定的血液鉛前處理方法及分析測定的確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血鉛的標準分析法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衛生部發布的WS/T174-1999血中鉛、鎘的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測定方法中規定:

    鉛標準儲備液:“稱取0.1599g硝酸鉛”,不夠合理。因為硝酸鉛是固體物質,難以到達0.0009g的稱量。反復加入或倒出會導致誤差,應改為:“稱取0.15g(準確至0.01g)”。

    混合標準溶液:“取5ml鉛標準儲備溶液”,也不合理。應改為“取5.0?ml鉛標準儲備溶液”,任何吸量管都容易做到。

    “取0.75 ml硝酸溶液(含HNO3 5%)”,也很難準確移去。

    標準應用液的配置又是取“1.25,2.50,5.00,10.00,12.50 ml”,從實驗室吸量管的分度來看,20 ml的吸量管根本沒有0.01 ml分度,因此很難準確移取至0.01 ml,而使用不同的吸量管移取又引入附加誤差。

    樣品處理使用0.6 ml濃度為 5%的HNO3是否能使血液中的鉛全部和標準系列的鉛形態相同值得探討。由于鉛的形態不同,在石墨爐中的原子化歷程也有差異。例如,PbCl就容易在灰化階段逸出石墨爐外,使測定結果偏低。

    采血前使用肥皂、清水擦洗采樣部位,此外,標準規定用稀硝酸擦洗,是否可行有待考證。

    “用標準加入法,可消除基體的干擾”也欠妥。因為標準加入法需使用的血液較多,同時,該法只能補償基體干擾,并不能消除。

    “準確移取0.2 ml充分搖勻的血樣于加有2 ml水的錐形瓶中,加2 ml混合酸(硝酸,高氯酸5+1),0.5 ml鹽酸搖勻,于電熱板上消化,開始時溫度較低,當硝酸分解完后,瓶內出現白煙時,可升高溫度至瓶底出現白色鹽類,瓶口不冒白煙為止。同時作試劑空白”。

    由于硝酸、高氯酸和血液反應相當劇烈,容易迸濺至錐形瓶壁,導致測定結果偏低。應反復加入HCl將有機質基本破壞后再加入HNO3和HClO4,這樣也有利于As、Sn逸出。如果先加入HNO3、HClO4,其沸點高于HCl,則As、Sn等干擾難以消除。此外,瓶口不冒白煙很難做到,應是瓶口有“稀疏的白煙”或“白煙基本冒盡”。此時取下錐形瓶,底部溶液呈不流動的液珠狀。

    小結

    WS/T108-1999是經典的鉛測定方法,主要內容是合理的,但是樣品前處理稍欠妥當。標準中只說空白,但沒強調多帶幾個空白。去離子水、優級純HNO3、HCl、H2SO4含Pb的空白分別是0.008 mg/L、0.02 mg/L、0.07 mg/L和0.6 mg/L。即使同一批次的HNO3、HCl、H2SO4,不同瓶內中酸的Pb、Zn、Cu等空白也不同。方法中應強調,僅帶一個空白容易導致測量誤差。此外,為了減少酸的空白或樣品前處理過程中的污染或鉛損失,在WS/T174-1999中使用丙三醇稀釋標準系列和血液樣品,直接進樣分析。我們曾在七十年代用3%~5%的丙三醇稀釋血樣和配制標準系列,以補償粘度對進樣產生的誤差。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