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教育教學方式變革的重要力量。我國很早就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在“互聯網+”賦能下,教育信息化因而得以較快發展。
“觸網”十年,教育信息化的成就顯而易見,如遠程教學等方式極大促進了教育公平;然而,教育信息化也遭遇深度挑戰,融合發展不足、德育樹人弱化等問題,也應引起足夠重視。
5月25日,第七屆“互聯網+教育”創新周舉行“邁向互聯網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歷程回眸與展望研討會”,來自高校和互聯網教育機構的專家共同回顧過去十年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歷程,思考和展望2021-2025年未來五年邁向互聯網的教育信息化高質量發展路徑。
教育信息化成效顯著
互聯網促進了教育的變革,促進了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的建立。
這對處于從事教育信息化一線工作的東北師范大學信息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劉曉中來說感受最深。“學習型社會帶來了教育的思維體系、行為體系、話語體系的改變,也帶來了教育形態的變化,實現了從知識的教育轉向智慧的教育。”
在國外,阿爾特學校、薩米特公立學校等,因為教育信息化的推進,成為了一種創新型學校,同時帶來了辦學及育人模式的改變。
“我們也要借助‘互聯網+’的機遇,大力推進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學校建設。”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李芒表示。
李芒指出,“互聯網+教育”生態正發生深刻變化,已呈現生態化、動態化及治理引導發展的新格局。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慕課發展中心主任李玉順認為,“互聯網+教育”帶來的是一場顛覆性意義上的教育變革,為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發展及核心素養落地實踐帶來技術普適賦能的教育實踐新境界。
北京師范大學遠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鄭勤華認為,“互聯網+教育”實際上是互聯網帶來的一個新的空間。“這個新空間中,我們利用技術和互聯網思維去重構教育。”
“互聯網教育生態已成為教育信息化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動信息技術面向教育教學全過程、全場景融合的途徑,加速信息技術成為教育教學變革內生性變量是當下價值追求。”李玉順表示。
融合發展面臨挑戰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李志民作《教育信息化與“互聯網+教育”實踐回眸與展望》主題發言。他認為,從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歷程來看,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是被社會裹挾著的。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特別是支撐和引領社會發展的作用發揮得不夠,“互聯網+教育”還面臨著很多問題和矛盾。
李芒也表示,在教育教學中,技術應用、智能算法不能解決所有教育需求,特別是非智力技能、三觀培養等方面,還須主要依靠人文因素推動。“我們要重點關注到教育資源分配的矛盾,強調教育的公益屬性,提升解決人民群眾教育需求的能力。”
“人們對現在的教育信息化的認知往往存在一定的誤區,很容易將社會信息化與學校教育信息化混淆。”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常務副會長丁書林指出,現在大量教育信息化只是在傳統的平臺和資源下,在不斷強化我們原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教育信息化要走入一個新的空間,實現時間和空間、教學和課程、目標和過程、角色和資源者四方面的重構。”丁書林表示,要把老師看成是一種條件性的資源,老師教育技術的能力首先不是技術能力,而是教學的設計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
鄭勤華也指出,目前的實踐活動比較重視互聯網技術,弱化互聯網思維。他表示,要利用互聯網思維去改造教育才能談到所謂的“重構”,關于重構的話題中大量討論的實際上是校內的教育,我們需要把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體制內的教育和體制外的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等內容納入到重構教育的考慮范圍內。
李芒建議,未來我們要規范“互聯網+教育”生態科學發展,引領“互聯網+教育”實踐價值,有效發揮“互聯網+教育”對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發展的“支撐”與“引領”雙重價值。
“最重要的,是要堅守以人為本、公益性的原則,彰顯生命價值,使‘互聯網+教育’走向科學、理性發展之路,切實推進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的時代進程。”李芒說。
著力發展智慧教學
當前,站在“互聯網+教育”過去十年與未來五年的交匯節點,推動信息技術成為教育教學內生性變量的努力,正成為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實踐取向。
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研究室主任張艷玲表示,在當下,要積極思考未來五年邁向互聯網的教育信息化高質量發展路徑,研討教育信息化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時代內涵,明晰教育信息化邁向互聯網+教育的必然性,研判新發展階段“互聯網+教育”的實踐價值和引領方向。
劉曉中呼吁大力發展“智慧教學”。“智慧教學在互聯網時代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形態,要以學生的能力發展為本,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課程的教學規律,創設使學生認知可視化、思維可視化、結果可視化的學習環境。”
北京市教委教育信息化處副處長田鵬介紹了北京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與“十四五”發展規劃設想。他表示,北京教育信息化將圍繞“素養為先,融合創新,優質協同,首善引領” 四個核心理念,把信息化作為支撐教育改革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舉措,將積極完善和落實每一項信息化工作,全面統籌推進,利用新技術破解新問題、開拓新局面。
“要推進智慧教學工具常態化應用。”視源股份未來教育集團(希沃)副總裁魏振水認為,應用工具互聯、常態數據互通是信息化的基礎;企業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的參與者、推動者;產學研用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常態化應用是教育信息化實施的重要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