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8-09 15:05 原文鏈接: 讓“青椒”們不再“青焦”,減負行動3.0正式出臺

      【創新路上好政策】

      “壓力大得睡不著覺!”博士畢業留在高校工作3年多,不僅覺少了,于波(化名)笑言自己最大的變化還有“頭發越來越少”。

      身為青年科研人員,年紀輕資歷淺、能證明研究實力的成果和資源少,在與資深科研人員同臺競爭中難免處于劣勢,自然很少有開展獨立研究、獲得穩定支持的機會;而許多事務性的繁雜工作又偏偏落在了像他這樣的“小年輕”身上。每到考核關頭,于波不禁慨嘆:“我這個‘青椒’,真的很‘青焦’。”

      這不是于波一個人的“壓力”。中國科協創新院發布的《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發展研究報告(2020)》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39歲以下的科技人力資源占比達到了78.39%。數千萬青年科研人員處于職業生涯早期和人生階段的特殊時期,作為最富創造潛力的一支科研力量,他們普遍面臨著嶄露頭角機會少、成長通道窄、評價考核頻繁、事務性負擔重等突出問題。

      8月8日,《科技部 財政部 教育部 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關于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減負行動3.0”)正式出臺。挑大梁、增機會、減考核……五大方面近20條舉措,直指青年科研人員的壓力“痛點”和“難點”,松綁解憂,為他們潛心研究、積蓄發展“扶上馬,送一程”。

      減負,就是要把“不合理負擔”減掉

      “青年科研人員正面臨著工作、生活、成長等各方面壓力,既有職業發展需要和學術追求帶來的‘合理負擔’,也有因制度設計不完善造成的非學術性、不必要的‘不合理負擔’。減負就是要把‘不合理負擔’減掉。”談起減負行動3.0的初衷,科技部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司副司長湯富強這樣說。而這一判斷,正來源于此前扎實的調研。

      據湯富強介紹,許多一線青年科研人員反映,他們在進入科研崗位之初,獨立創建實驗室和團隊非常難,大多以“科研助手”的角色在團隊中開展科研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很難獲得獨立承擔項目和展示自我的機會。

      而獲得經費難則是另一個突出問題。相對于龐大的青年科研人員隊伍,目前已有的青年資助項目規模和范圍相對有限,青年科研人員特別是35歲以下的科研人員往往很難獲得資助,穩定性也差,難以聚焦某一方向開展長周期的深耕研究。

      而考核壓力大和事務性負擔重也成為青年科研群體的集中“痛點”。調研反映,青年科研人員普遍面臨考核評價周期短、過于頻繁等問題,科研人員短期內就要“達標”的壓力負擔重。但同時,在一些單位、團隊中,跑簽字、開證明等行政負擔卻常常攤派到青年科研人員身上,白天忙雜事、晚上搞科研成了很多青年科研人員的常態。“考核過于頻繁,容易導致青年科研人員急功近利,不利于科研積累和高水平研究成果的產出。而許多不必要的事務性工作也占用了青年科研人員的科研時間。”湯富強說。

      “減法”不斷,對減負行動效果持續深化

      科技創新,離不開科技人員持久的時間投入,保障時間就是保護創新能力。實際上,針對減輕科研人員負擔,近年來,我國科技界“減法”不斷。

      打開手機攝像頭,將紙質發票拍照上傳,即可實現隨時隨地便捷報銷。如今,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傳統報銷模式下平均耗時3小時的財務報銷手續,只需10秒就能完成。“在智能財務系統的幫助下,報銷效率大大提升,每年能節省科研人員的大量時間!”該所有關負責人說。而這只是減負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個縮影。

      湯富強介紹,2018年12月,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聯合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了減輕科研人員負擔7項行動(以下簡稱“減負行動1.0”),直指“表格多、報銷繁、檢查多”等突出癥結;2020年10月,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聯合印發《關于持續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激發創新活力專項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減負行動2.0”),在深化減負行動1.0的基礎上,針對科技成果轉化、科研人員保障激勵等方面暴露出的一些阻礙改革落地的桎梏,持續發力。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需填報的表格由57張精簡為11張,精簡比例達8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基金項目中全面實行“無紙化”申請……國家科技計劃、地方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流程進一步優化,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反復準備匯報材料、疲累應對多頭檢查的情況大幅減少。而科研財務助理制度的推動建立,也讓科研人員收集整理發票、跑財務交材料的壓力得到了緩解。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減負行動1.0和2.0已對青年科研人員的保障支持予以傾斜。“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有90%以上的重點專項設立了青年科學家項目,2021年支持300多個青年科學家團隊。而本次的減負行動3.0正是對減負行動效果的持續深化。

      保障青年科研人員將主要精力用于科研

      “青年科研人員作為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動力源泉。因此,我們要保障青年科研人員將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充分激發青年創新潛能與活力。”湯富強說,這正是減負行動3.0的目標所在。

      在挑大梁方面,行動明確提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40歲以下青年人才擔任項目(課題)負責人和骨干的比例提高到20%;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新立項項目明確項目負責人中,45歲以下青年科研人員比例不低于50%;在中科院新開工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指揮部中,新設立副總師崗位由45歲以下青年科研人員擔任等。

      在增機會方面,則主要是推動基本科研業務費、自然科學基金等加大青年科研人員支持力度。行動明確提出,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和中央部門直屬高等學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用于資助青年科研人員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推動有條件的科研單位設立職業早期青年人才培養專項,對新入科研崗位的博士畢業生、博士后給予不少于5年的非競爭性科研經費支持等舉措。

      青年科研人員處在職業生涯中最具探索創新思維的階段。在減考核和保時間上,行動提出,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自然科學基金“優青”“杰青”項目考核評價中建立盡職免予追責機制;推動科研單位對青年科研人員減少考核頻次,實行聘期考核、項目周期考核等中長周期考核評價;確保青年專職科研人員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時間不少于4/5等明確舉措。

      湯富強介紹,減負行動3.0為期1年。各科研單位是行動落地見效的關鍵一環,要切實落實科研單位主體責任,主動聽取青年科研人員意見訴求,采取針對性、操作性強的具體措施,為青年科研人員減壓解難。


    相關文章

    砍掉中國90%的科研人員,對科技發展的影響微乎其微?

    前天下午,在杭州某知名大學工作的某教授打電話給我,說他來京參會,晚上想和我見面聊聊。于是乎,在中華民族園附近某飯店,我定了個小包間,把酒聊天。這位教授為“海龜”,科研做得好,有原創性工作,回國前發表過......

    科研人員發現新的健康衰老調控基因

    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牽頭發現一個新的健康衰老調控基因ATF7,該基因可通過延緩細胞衰老和降低老年個體的炎癥水平,從而促進健康長壽。據介紹,慢性低度炎癥是衰老的主要特征之......

    科研人員激勵機制優化需系統化設計

    我國擁有數量龐大的科研人員隊伍,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和研發人員總數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如何適應我國科研體系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轉型,充分發揮科研人員紅利優勢,激發科研人員的動力、活力和潛能,提高科研人......

    科研人員發現真菌合成黃酮柚皮素新途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84.shtm黃酮是一類主要由植物產生的多酚類化合物,在工業、食品和制藥行業廣泛應用。柚皮素作為......

    科技部: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

    科技部官網公布《“十四五”技術要素市場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其中發展目標明確:“十四五”期間,現代化技術要素市場體系和運行制度基本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技術要素......

    重慶首批千名科研人員頂崗培養計劃遴選203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6164.shtm中新網重慶9月13日電(記者鐘旖)重慶市千名科研人員頂崗培養計劃啟動儀式暨2022年......

    “減負行動3.0”讓青年科研人員在“黃金階段”充分發光發熱

    為解決青年科研人員面臨的嶄露頭角機會少、成長通道窄、評價考核頻繁、事務性負擔重等突出問題,保障青年科研人員將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充分激發青年創新潛能與活力,近日,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

    讓“青椒”們不再“青焦”,減負行動3.0正式出臺

    【創新路上好政策】“壓力大得睡不著覺!”博士畢業留在高校工作3年多,不僅覺少了,于波(化名)笑言自己最大的變化還有“頭發越來越少”。身為青年科研人員,年紀輕資歷淺、能證明研究實力的成果和資源少,在與資......

    讓“青椒”們不再“青焦”,減負行動3.0正式出臺

    【創新路上好政策】“壓力大得睡不著覺!”博士畢業留在高校工作3年多,不僅覺少了,于波(化名)笑言自己最大的變化還有“頭發越來越少”。身為青年科研人員,年紀輕資歷淺、能證明研究實力的成果和資源少,在與資......

    五部門: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

    中新網8月8日電據科技部網站8日消息,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和自然科學基金委日前發布關于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的通知,明確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和中央部門直屬高等學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用于......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