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發表論文已經成為我國科研人員工作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據統計,2016年,中國學者發表的期刊論文數已經接近100萬篇,SCI期刊論文也達到30萬篇,論文總量穩居世界第一,SCI論文數居世界第二。
SCI期刊中文名是《科學引文索引》,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一個期刊文獻檢索工具。嚴格的選刊標準和評估程序,使SCI期刊收錄的論文能夠全面覆蓋全世界多數重要和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在SCI期刊發表論文也成為國內大部分科研機構、高校等單位考核評價標準。
在SCI期刊等國外期刊發表論文一方面可以使我國科研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我國科研人員通過SCI索引對現有論文和科技成果進行查詢和搜索,有利于提升科研水平。
于是,學術界有這樣一種觀點,論文還是發國外期刊好。曾有一位科研人員將自己寫好的一篇英文論文投到國外一家期刊,結果被拒。但作者認為文章有較好的創新點,于是立即改寫成中文在國內期刊發表。不久以后,論文作者在國外一家雜志看到了類似的文章。這樣的情況發生不在少數,幸虧作者及時改投國內期刊,如果作者堅持投國外期刊的話,很可能因審稿時間較長而耽誤其創新思想的首發權,而被同行搶得先機。
20年前,國內科技期刊還是很有吸引力的。當年,科研單位的考核項目沒有論文這一項,科研人員寫論文多數憑興趣和愛好,如果想在專業領域有進一步提升,有時候會投稿給一些英文期刊,但多數科研人員閱讀和發表還是以國內期刊為主。但后來受市場經濟影響,一些中文期刊以企業的方式運行,把效益放在了第一位。曾有過急于發論文的學生把不太成熟的成果寄給某國內期刊,很快接受,但收費不低。這類情況屢次發生之后,也就影響了國內科技期刊的質量與信譽。
好在目前國家已開始重視國內科技期刊的建設工作,正大力打造高水平的中國科技期刊。雖然現在國內期刊與國外期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審稿制度、主編和副主編的作用、論文水平等,但這差距可以彌補。
其根本點在于,不管是國內期刊,還是國外期刊,投稿者和審稿人都應該遵循認真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公正地選擇國內和國外期刊,而不應該從功利角度出發,追求論文的數量和影響力,忽視了科研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唯有如此,才能保證論文的質量,也才能提升國內科技期刊的水平。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徐可瑩李思輝39歲的孫亞東不久前收獲了人生第4篇Science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的標注,讓他的貢獻躍然紙上。進入不惑之年前,他扎實地立住了自己的科研人設。這也是他本人最喜歡......
編譯|未玖Nature,26September2024,Volume633,Issue8031《自然》,2024年9月26日,第633卷,8031期天文學AstronomyAtemperatesupe......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溫才妃“北京大學本碩博、教授、博士生導師。”“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成績無要求。”“實驗無需長時間重復操作。”“若每周工作15小時以上,保證發表IF(影響因子)大于4的論文(一作/共......
科學網APP論文頻道上新100本期刊!科學網APP論文頻道覆蓋生命科學、數理科學、工程材料等8大領域,并細分100多個二級學科,收錄期刊1600本(持續增加中),將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論文信息,打造您......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信所)9月20日在北京舉行2024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透露,在該所組織開展的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科普類)首次申報與遴選工作,以及遴選......
編譯|劉如楠如果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導師抄襲發表,你會怎么做?作為學生,很多人可能會有所顧慮不敢發聲。但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博士后卻絕不忍氣吞聲,她在與導師溝通無果后,決定公開此事。在她的要求下,這篇論文被期......
針對有關論文圖片重復的質疑,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肝臟外科日前作出回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肝臟外科通過其微信公眾號發布的說明稱,8月29日,肝臟外科自pubpeer網站上得知,學術打假人......
日前,國產期刊TheInnovation獲得首個影響因子(IF=32.1),成為科睿唯安JCR綜合性期刊分類下排名僅次于《自然》(IF=64.8)和《科學》(IF=56.9)的期刊,并且這本期刊在目前......
直播時間:2024年8月21日(周三)18:00——20:0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5067673620054......
北京時間8月16日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最新論文,揭開疑似生物大滅絕事件“罪魁禍首”希克蘇魯伯隕石的來源和性質。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中,研究人員評估了從白堊紀-古近紀界線(K......